文明福建
微信公眾
文明福建
抖音號
文明風6月27日訊 在武夷山九曲溪畔的星村鎮,一場以文明鄉風建設為筆的變革正悄然浸潤千年茶鄉。2025年“三月三”畬族文化節上,黎前村的鐘大姐一邊教游客跳竹竿舞,一邊感慨:“以前村里紅白事攀比成風,現在理事會一招呼,大家省心又省錢!”這句話道出了這座茶鄉小鎮從“面子”到“里子”的文明鄉風治理智慧。
巾幗宣講員在美麗庭院開展黨的二十大精神宣講。翁夷鳳 攝
“三會”破舊俗小章程撬動大變革
“過去一場喪事要擺三天流水席,如今紅白理事會定下標準,村民反倒夸我們辦了實事!”老黨員指著紅白理事會墻上的章程說。星村鎮創新“三會聯動”機制,紅白理事會管“人情債”、婦女議事會解“家務事”、道德評議會樹“風向標”。婦女議事會發起“庭院議事”,婦女們常聚在“茶韻小院”話家常,這個平臺已成為凝聚基層“她力量”的重要陣地。道德評議會評選的“好媳婦”更是成為鄉鄰競相效仿的榜樣。
黎前三月三 竹竿舞。星村鎮 供圖
文化煥新韻 竹竿聲里的團結曲
2025年“三月三——創石榴家園享大武夷之美”活動,黎前村廣場的竹竿舞成了“網紅”打卡點。隨著《畬歌飛山河》的旋律,孩童們身著畬族服飾,在清脆的竹竿碰撞聲中歡快躍動,圍觀者笑聲與竹竿敲擊聲交織成趣。“竹竿碰響的是節奏,連起的是人心。”黎前村黨支部書記、村主任王發亮介紹,這場盛會不僅展示了非遺技藝,更通過“圍爐話團結”茶席,讓各族同胞在氤氳茶香中拉近距離,共繪“民族團結同心圓”的場景。移風易俗情景劇《心愿》,再現了紅白理事會勸導村民簡辦喪事的真實故事,“不擺流水席、不收人情禮”的愿望引發觀眾陣陣掌聲。
專業老師給美麗庭院女主人進行茶文化、禮儀培訓。翁夷鳳 攝
積分兌出“文明存折” 小庭院撬動大經濟
走進黃村村的“茶韻小院”,女主人翁夷鳳正用文明積分兌換的清潔物品擦拭著茶具。“參加環境清掃,調解鄰里矛盾能積分,還能洗衣粉、肥皂、紙巾這些生活用品。”她家庭院墻上的“美麗庭院”牌匾,見證著從雜物堆到茶舍的蛻變。“鎮里邀請茶學、禮儀老師為我們設計、布局美麗庭院、空間,開展茶文化、禮儀培訓,帶動周邊村民發展庭院經濟”翁夷鳳說。星村鎮2024年獲評省級“美麗庭院”示范戶18戶、南平市級“美麗庭院”示范戶18戶、武夷山市級“美麗庭院”示范戶20戶,形成“一戶一景、一院一韻”的文明圖景。
如今,文明新風浸潤星村鎮的茶山綠野,崇德向善蔚然成風,文明之花綻放于青山碧水之間。這座千年茶鄉正以文明鄉風建設為筆,在鄉村振興的畫卷上揮毫潑墨,書寫著既有傳統底蘊又具時代精神的文明新篇。(中共武夷山市委文明辦 劉涵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