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眾
文明福建
抖音號
2024年,徐智心主動請纓擔任“厝邊媽媽”,與7名困境兒童結成幫扶對子,經常陪護他們開展課外活動。圖為2024年7月3日,徐智心帶著放暑假的孩子到長泰區一家農莊體驗蓮霧采摘。周宇 攝
4月3日傍晚,徐智心和小天坐在村口談心。 施辰靜 攝
5月17日,徐媽帶著俊杰(右三)與特教學校的孩子、當天參加公益活動的愛心車友會家庭的孩子一起拔河。施辰靜 攝
4月3日,長泰松霖智能家居廠房,徐媽坐在地上給正在學習智能智造設備操作方式的薛榮龍拍照。“這個角度太帥了!”施辰靜 攝
4月3日,長泰區科技館,徐媽與薛榮龍一起觀看4D影片《恐龍世界過山車探險》。徐媽一直記得,8年前的小榮龍曾說過,他的理想是做一名科學家。施辰靜 攝
4月3日,徐媽來到俊杰家中走訪。告別時,徐媽給了俊杰一個鼓勵的擁抱。施辰靜 攝
2016年4月27日,漳州市長泰區鼓鳴山,三歲的“小羊倌”小洪在徐智心的陪同下趕羊下山,并幫她沖水洗手。小洪自幼幫著殘疾父母在山林里放羊,經過徐智心多年的走訪幫扶,如今與她相處如親人。陳少偉 攝
2024年10月,徐智心將多年來扶貧、助學、助殘過程中拍攝的作品集成“小城故事多”攝影展,在長泰區的田間地頭、村莊巷陌展示,讓大家看見身邊的勵志故事。鄭友享 攝
早8點從家中出發,接上大一學生薛榮龍前往企業參加實訓;午間,為孩子小天和俊杰購置衣服、家具;下午奔赴小天的學校探望;傍晚,又出現在小天家中走訪。
像陀螺一樣的一天,是徐智心的日常。
“八十歲正是奮斗的年紀。”這句網上的玩笑梗,放在徐智心身上卻恰如其分。再有月余,她就將迎來80歲生日。23年來,她一邊資助貧困學生、幫扶困境家庭,一邊用鏡頭記錄下他們堅韌的模樣,被長泰人親切地喚作“徐媽”。腦癱少年薛榮龍、孤兒俊杰、小天家中7口人4人患有精神疾病……他們深陷不同困境,卻都成了她的“孩子”。
2002年,從縣糧食局退休的徐智心創辦企業。創業之初,她聘請了20多名殘疾人,當時想法很簡單:“只是因為企業聘用殘疾人有稅收優惠。”但在與殘疾員工的朝夕相處中,她逐漸發現,那些普通人以為的“尋常”,卻是這些家庭和孩子難以逾越的“高墻”。比如薛榮龍,自幼腦癱,日常起居全靠一只扭曲的左手支撐,十幾歲才開始學走路,一周內磨破了4雙鞋子。看見他“一步一挪,拼命向前”的模樣,徐智心既感動又心疼,也萌生了“扶一把”的念頭。
但在孩子們心中,徐媽的付出遠不只“扶一把”,更是全程“陪跑”。薛榮龍天資聰穎,初次見面,徐媽就送了他《一千零一夜》和四大名著,叮囑他:“世界可以很小,只有書桌那么大,但世界也可以很大,坐在書桌前就可以看見自己的未來。”少年第一次用殘缺的左手書寫出自己完整的名字、第一次參加軍訓、第一次登臺朗誦《少年》、第一次當志愿者……這些瞬間,都被徐媽拍入鏡頭、記在心里。
鏡頭里的少年倏忽成長,笑容愈發燦爛。去年高考放榜,薛榮龍第一時間打來電話:“奶奶,我考了610分!”欣喜之余,徐媽特意購置了一臺智能輪椅作為禮物:“大膽往前走,走到更遠的地方去!”
這臺輪椅讓少年的夢想變得具象——他能夠獨自出行,甚至摁下按鈕就能體會“奔跑”的速度。填報志愿時,薛榮龍毅然選擇廈門城市職業學院的智能制造專業:“我想用學到的知識,幫助更多人‘跑’起來。”
并非所有孩子都能輕易“跑起來”。畏懼、退縮、自我懷疑,也是很多困境少年的常態。
今年4月初,徐智心到長泰二中看望初二學生小天。課間交談時,小天欲言又止,眼神躲閃:“奶奶,要不你別幫我了,去幫別人吧。”
“是我給你的壓力太大了嗎?”面對徐智心的疑惑,小天沉默不語。趁小天上課,徐智心找到校長和班主任了解情況,放學后又隨小天回家。從小天爺爺口中,她找到了癥結——最近幾次成績下滑,小天擔心連職業中專都考不上。“你對他越好,他心理壓力越大。”小天爺爺嘆了口氣。
再與小天交談時,徐智心看似隨意地提起:“校長說,職業中專的比例要增加20%,你只要努力,肯定能考上。”小天抬起頭:“那我排名還是不夠。”徐智心笑起來:“你再算一下,其實就差幾名。”說完,她又加了把火:“你要是考上了,奶奶負責幫你找工作。來,拉鉤!”
看著她伸過來的手,小天終于笑了,伸出手指勾了勾。
一個多月后的清晨,徐智心收到小天發來的照片和信息:他微笑著站在班級講臺上,手里握著獎狀:“我進步了68名!”
正是孩子們的點滴成長,讓徐智心在扶貧助學助殘的路上一走就是20多年,“我幫他們,他們也在支撐我堅持下去”。長期的堅持,也讓徐媽的身邊匯聚了越來越多愛心力量,很多受助對象后來也成為她的同行者:2013年,她聯手長泰多名企業家啟動實施“助學圓夢”項目,累計資助了300余名困難學子;2014年,她發起“星星點燈 照亮我心”關愛殘疾兒童項目,與志愿者們一起幫助了200多名殘疾兒童;2016年,她和多名企業家發起“產業扶貧”行動,助力貧困戶脫貧增收……
今年全國助殘日,徐智心帶著幾名曾受助、如今已考入大學的孩子,再次走進長泰特教學校參加公益活動。學校里,是一張張新的面孔,有懵懂,有倔強,但徐媽知道,這些受困于一個個孤島的孩子終將長大,當他們奮力向外攀爬,島外的人努力用愛接住,這些孤島將不再孤獨、分散地矗立于汪洋,孩子也能找到自我,并與世界連接,其中的很多人,也會成為與她并肩的伙伴。(漳州文明網 福建日報 謝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