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眾
文明福建
抖音號
文明風7月9日訊 錦鱗村位于巖溪鎮南部,跨龍津溪兩岸,是鎮區所在地,面積10.34平方公里,下轄13個自然村,19個村民小組,共1565戶、5781人。先后獲評省級“生態村”“家園清潔行動示范村”“平安家庭示范村”“示范書屋”,市級“文明村”“基層黨建品牌重點村”“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示范村”“農村建設品質提升工作成效突出村”等榮譽稱號。2025年被評為“第七屆全國文明村”。
近年來,錦鱗村以鄉風文明為引擎驅動鄉村振興,靶向發力推進移風易俗,破除陳規陋習,涵養崇德向上心靈,倡導文明健康生活方式,打出鄉風文明建設“組合拳”,繪就一幅文明浸潤、活力奔涌的鄉村新畫卷。
黨建領航聚合力,筑牢文明創建根基
錦鱗村開展“十星文明戶”授牌儀式,部分“十星文明戶”到場接受授牌
錦鱗村黨總支、村委會深學篤行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將“兩個確立”“兩個維護”貫穿文明創建全過程。每年定期開展理論學習、實踐能力培訓20余次,鍛造出一支政治過硬、能打勝仗的干部隊伍,為文明創建注入澎湃動能。立足村情實際,成立文明村創建領導小組,精準制定涵蓋基礎設施、生態環境、鄉風文明等多維度的系統化創建方案,細化量化各階段目標任務,確保文明創建工作有序推進。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設立黨員責任區、示范崗,通過“黨員帶頭干、群眾跟著上”的聯動模式,帶動全體村民積極參與文明創建。利用村廣播、宣傳欄、新媒體平臺等多種渠道宣傳引導,挖掘并樹立文明創建先進典型,營造“人人參與、共建共享”的濃厚氛圍,將文明理念內化為村民的自覺行動,凝聚起強大的創建合力。
錦鱗村開展積分制兌換活動,村民憑借積分到現場兌換物品
文明賦能促振興,繪就鄉村發展新篇
自2021年起,錦鱗村累計投入近6000萬元,高標準推進18項“為民辦實事”項目。建成集文化展示、教育培訓、休閑娛樂于一體的現代化文化宣傳活動中心,為村民提供文化休閑新場所;推動舊村改造,打造配套完備、環境優美的新型農村社區“錦繡新區”,占地面積約70畝,完成安置近百戶;同步實施12項民生工程,推動道路硬化、管網改造、亮化綠化等基礎設施全面提檔升級,集中整治提升人居環境,切實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極大改善村民生活品質。
積極探索“村企共建”發展路徑,與本地龍頭企業深度合作,打造果蔬倉儲物流中心、電商直播基地等產業平臺,構建完善的農村電商服務體系。通過“企業+合作社+農戶”的運營模式,帶動220戶農戶發展特色種植,實現年銷售農產品500萬斤,提供200余個就業崗位,走出一條產業興村、村民致富的鄉村振興新路子。
投資240萬元建成1500畝高標準農田,將農田水利設施建設與人居環境整治有機結合。通過推廣綠色農業技術、發展生態循環農業,構建“生產、生活、生態”融合發展格局,讓農田既成為鄉村振興的“聚寶盆”,也化作美麗鄉村的“風景線”。
錦鱗村聯合覓臻果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實現村企共建平臺
文化鑄魂樹新風,共建和諧幸福家園
錦鱗村新型農村居住社區——錦繡新區
錦鱗村推行“紅色網格”“鄉親評理”等基層治理機制,吸納德高望重的黨員、鄉親組建義務調解隊伍,構建“網格化管理、精細化服務、信息化支撐”的多元調解體系,累計化解矛盾60余起,回訪滿意率達100%,實現“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營造和諧安定的社會環境,為文明創建筑牢堅實穩定基石。
以家庭文明建設為重要抓手,廣泛開展“平安家庭”“十星文明戶”“積分制”等評選活動,將文明行為量化積分,與福利發放、榮譽表彰掛鉤,累計培育省市兩級“文明家庭”5戶。深入挖掘并傳承尊老愛幼、家庭和睦等傳統美德,設立鄉風鄉情館集中展示,通過道德講堂、家風故事會等形式,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全面提升村民文明素養。優秀賢達自發為7戶特困家庭提供幫扶渠道,慰問困難家庭近230余戶次。
錦鱗村深度挖掘傳統文化資源,加大非遺傳承與文物保護力度,成功推動“泉河館”大鼓吹小八音入選省級非遺名錄,讓8處文物保護點煥發新生。持續完善村級文化設施,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組織開展公益學堂、文藝演出、科普宣講等50余場主題文化活動,定期舉辦“我們的節日”傳統文化活動,豐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讓文明之花在錦鱗村絢麗綻放。(長泰區委宣傳部(文明辦)王芙蓉 巖溪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