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眾
文明福建
抖音號
“您好,這是文明養犬宣傳手冊,里面包含了養犬登記、疫苗注射等注意事項。”近日,福鼎桐山街道小路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前,一場以“集市連心倡文明 攜手共建幸福家”的主題活動,將文化、服務、科普“打包”送到居民身邊。志愿者們穿梭其中、熱情周到,以互動體驗打破“單向輸出”,讓眾多居民在“趕集”中享受到實實在在的便利。
沉浸式文明體驗、互動式知識科普、參與式宣傳教育……在寧德,一場場特色鮮明的“文明市集+”相繼開啟,以“鄰”距離服務傳遞溫暖,用多元體驗將文明理念轉化為可感知、可參與、可踐行的具體行動,讓文明新風浸潤城鄉每個角落。
便民服務解民憂 文明實踐有溫度
寧德市以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為平臺,通過志愿者“擺攤”,群眾“趕集”的模式,為大家送上一體化、多樣式的文明實踐“套餐”,用細致入微的服務傳遞城市溫度。
“醫生,我這血壓最近有點不穩定,您幫我看看是怎么回事?” “大叔,您這血壓稍微有點高,平時要少吃點鹽,多吃點新鮮的蔬菜水果,作息也要規律,別熬夜。”
社區居民參加公益診療活動。
在東僑湖濱社區開展的新時代文明實踐集中活動日現場,公益診療、愛心義剪、艾灸養生等服務項目一字排開,吸引了眾多居民前來“趕集”。
除了豐富多彩的文明宣傳活動,東僑零工市場志愿隊伍的攤位前更是人氣爆棚。志愿者為社區居民提供靈活就業信息和崗位推薦服務,幫助有需求的居民了解就業機會,進一步提升了居民的就業便利性。
同樣熱鬧的還有屏南縣古峰鎮城東社區開展的“移風易俗我先行 新風塑家破舊規”文明集市,往來群眾興高采烈地體驗科普宣教、移風易俗宣教、普法教育、健康義診等便民服務。
社區居民體驗“移風易俗”有獎問答。
“大家知道婚事新辦有哪些好處嗎?答對的有小禮品。”志愿者話音剛落,居民們就爭相搶答。“可以減少鋪張浪費。”“能減輕家庭負擔。” 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了解了移風易俗的相關知識。
“文明集市”的開展,把暖心服務實實在在送到了群眾身邊,不僅豐富了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緊密了鄰里情誼,更為城市文明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文化傳承有創意 繪就文明新底色
“聽說社區在門口又搞‘趕集’活動,這次提線木偶也參與了!走,我們‘趕集’去。”福鼎以傳承傳統非遺為特色,深度融合文明實踐與木偶戲非遺,推動“戲曲進鄉村”惠民工程落地生根。
福鼎崳山鎮提線木偶表演吸引眾多居民前來“趕集”。
集市上,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福鼎提線木偶的代表性傳承人姚義炳,帶領劇團的老師們以“傳統戲劇+提線木偶”的方式為群眾帶來《八仙》《范其鸞斬侄》等經典劇目片段,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的表演,引得圍觀群眾時而屏息凝神,時而拍手叫好。
居民駐足了解霞浦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而在霞浦縣2025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活動現場,主辦方創新采用“文化展演+非遺展示”的多維互動模式,將傳統舞臺巧妙轉化為充滿煙火氣的“文明集市”。
黃魚鲞、赤岸清酒、面茶糕等非遺美食攤位前,居民們爭相品嘗霞浦特色風味;石頭畫、畬族傳統彩帶等非遺技藝展示區,傳承人現場演示制作工藝,讓大家對各類非遺項目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認識。
這場集觀賞性、體驗性、消費性于一體的文化盛宴,不僅讓非遺項目“活”起來,更讓傳統文化“火”起來,推動“見人見物見生活”的非遺保護理念深入人心。
在寧德,每一個“文明集市”都在以最接地氣的方式,搭建起鄰里交流、傳遞正能量的平臺,讓“傳承文化、踐行文明”成為托起廣大群眾“穩穩的幸福”的生動注腳。
理論宣講惠民生 文明風尚潤民心
近年來,寧德市聚焦老百姓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民生問題,將學習課堂搬到“文明集市”,通過拉家常、講故事的方式,詳細講解與群眾利益密切相關的新政策、新舉措,推動黨的創新理論深度融入群眾生產生活,悄然浸潤百姓心田,轉化為千家萬戶發展的新動能。
寧德市理論宣講輕騎兵生動講述譜寫“寧德篇章”的實踐故事。
在蕉城區金涵畬族鄉金溪社區,一場“政策集市+理論盛宴+文化大餐”的文明集市正在點燃文明新活力。
寧德市理論宣講輕騎兵摒棄生硬的“書面語”,以通俗易懂的“家常話”,將寧德從敢闖敢試探新路到改革發展惠人民、從弘揚“閩東之光”到走好新時代“山海經”等幸福奮斗故事娓娓道來,贏得了現場黨員干部群眾好評。
“這場‘政策集市’,有案例分析,還有文藝節目穿插表演,很形象、很生動,有吸引力,讓我們有所學、有所悟。今后,要把所學所悟成果轉化為推進工作的思路舉措,以實際行動助力奮力譜寫‘寧德篇章’。”蕉城區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指導中心有關負責人說。
寧德市、蕉城區兩級人社部門開展“暖心居保 上門助老”宣傳活動,將社保服務和政策送到老年人身邊。
同時,聚焦群眾“聽得進、記得住、用得上”的核心需求,寧德市還設立了“國資先鋒”“文藝星”“寧姐妹”“土專家”“寧小團”等理論宣講輕騎兵小分隊,緊緊圍繞黨的創新理論、基層治理、移風易俗、鄉村振興等重點工作,通過現身說法、舞蹈、歌曲、小品等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為群眾帶來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精神大集”。
從便民利民的“服務集市”,到以文化人的“傳承集市”,再到理論宣傳的“精神集市”,寧德市的“文明集市+”正以其獨特的魅力,成為服務民生、凝聚人心的重要載體。這些活躍在城鄉的“小集市”,把一項項暖心服務送到“家門口”,用“實打實”換“心貼心”,讓每位群眾的獲得感持續“加碼”,推動文明實踐“活”起來、“熱”起來、“亮”起來。(寧德文明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