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眾
文明福建
抖音號
文明風7月17日訊 在閩北松溪縣西北部,距縣城21公里的源尾村,是一塊被紅色基因浸潤的土地——這里既是革命老區村,也是中央紅軍村。如今,這座村莊以“共建共治共享”為核心理念,完成了從“軟弱渙散”到“明星示范”的蝶變:先后榮獲福建省鄉村振興實績突出村、第七屆全國文明村等榮譽,其以“紅色底蘊+文明實踐”雙輪驅動的發展路徑,正讓古老村落煥發新生。
源尾村組織開展“相約二八”主題黨日活動,全村近100名村民響應參與。虞録録 攝
創新“相約二八”機制,激活鄉村治理“生物鐘”
每月28日的主題黨日,是源尾村雷打不動的“治理生物鐘”。通過“群眾提約、支部定約、黨員踐約”的“三約模式”,即中旬征求意見會讓村民“話事”,20日村兩委整合訴求形成“任務清單”,28日黨員帶頭開展踐約活動,構建起閉環治理體系。
從環境整治到產業謀劃,10年累計開展活動超300場,參與人數從最初的30人激增至百余人,甚至吸引外出鄉賢通過“云贊助”參與治理,形成“黨員帶、群眾跟、鄉賢幫”的共治格局。
曾有村民在河道清理活動中感慨:“以前干部干、群眾看,現在每月28日成了全村的‘家務日’,連在外打工的年輕人都主動線上‘領任務’。”
近些年來,源尾村不斷上演著動人的文明實踐,2024年汛期,源尾村連降大雨,村民游義有通過“提約”反映汛期煙葉采摘難題,黨員干部立即帶頭幫忙搶收煙葉,幫助煙農挽回了經濟損失。
源尾村在村委會大門口公示村規民約和“12345”工作法。 虞録録 攝
移風易俗破陳規,量化標準樹新風
針對農村大操大辦頑疾,源尾村在2018年創新推行“12345”工作法,即100元禮金上限、20桌宴席封頂、300元餐標控制、限定四類賓客范圍、五次宴請紅線,用“硬指標”破解“軟陋習”。村里成立紅白理事會、設立“紅黑榜”、搭建代辦點,黨員干部帶頭簽下《“12345”移風易俗承諾書》。
村民江大叔的兒子結婚時,主動按公約操辦宴席,他感慨道“以前辦酒要花6萬元,現在按‘12345’標準,只花了2.5萬元,省下的錢給孩子創業更實在?!?018年以來,源尾村160余場紅白事均嚴守公約,年均為村民節約開支近180萬元。
村里還籌資100萬元建成公益性骨灰樓,推行“不占耕地、不立墓碑、不燒紙錢”的“三不”綠色殯葬,節地超20畝,徹底改變了“死人與活人爭地”的舊俗。
楊春英經常入戶為村民量血壓。虞録録 攝
文明實踐育新風,積分超市“兌”出參與感
源尾村“愛心美德公益超市”以100多類商品明碼標積分,將全村2107人納入管理,每人都有專屬積分檔案,參與環境整治、孝老愛親等行為均可攢積分,還能與“美麗庭院”“文明家庭”評選掛鉤。
“積分超市在村委會的支持與鄉賢的幫助下,成功運轉了起來,自從實施積分管理以來,吸引了更多村民參與文明實踐,文明實踐站隊伍不斷壯大。”源尾村書記楊春花說。
楊春英是源尾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管理員,她熱心公益,但凡有空總會參與“相約二八”活動,為村里辦事、為村民解憂,在村里有口皆碑?!按河⑷撕芎?,每月都會來看看我,陪我聊天,幫我做家務?!?5歲江大爺夸道。
近一年,源尾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依托“紅色花橋”講習班和“源尾話事”點單平臺,以村民需求為導向,在村里開展農技培訓、便民服務等活動130余場,解決民生問題45件,辦結率100%。
源尾村設計“紅色文明實踐線路”,組織學生參觀革命舊址。虞録録 攝
紅綠融合強產業,紅色土地長出“振興果”
源尾村將紅色資源與生態產業深度融合,打造新時代文明實踐“三合一”服務點——既是紅色文化宣講站,也是產業發展指導站,還是便民服務站。
紅色講習員講述革命故事,游客沿著“紅色文明實踐線路”參觀舊址,觸摸歷史,用群眾喜聞樂見的快板、三句半等形式講政策,朗朗上口的鄉音說唱,讓政策宣講變成了村口的“文藝盛會”,讓文明新風深植于紅色土地上。
村黨支部帶領群眾深耕生態農業,讓苦筍、馬家柚等鄉土產品成為源尾鄉村振興產業?!巴ㄟ^講習班,邀請科技特派員給我們培訓苦筍竹林培育技術,讓我們清晰掌握正確的管護方法和采筍技巧?!狈N竹大戶江詩飛說。如今,僅苦筍一項就帶動戶均年增收3000元,紅綠融合的產業模式讓村集體經濟保持在50萬元以上。
從“窮山溝”到“文明村”,源尾村用黨建“紅”引領治理“綠”,用制度創新破解陳規陋習,用文明實踐滋養鄉風民風。如今,這座紅土地上的村莊,正以“全民參與、全域振興”的生動實踐,在鄉村振興的征程上書寫著黨群同心的時代答卷——“相約二八”的治理密碼、移風易俗的文明新風,正讓紅色源尾煥發出最耀眼的光彩。(松溪縣花橋鄉 虞録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