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眾
文明福建
抖音號
《福建日報》2025年7月18日第08版
核心提示
2025年“減肥”話題熱度居高不下,體重管理獲得了前所未有的關注。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國家衛健委宣布繼續推進“體重管理年”行動,并發布《體重管理指導原則(2024年版)》,呼吁全民科學減重。此舉,將針對個體的“減肥行動”上升為國家層面應對慢性病危機的戰略布局。
國家“喊話”之后,雖然不少群眾把減重提上生活日程,但“辛辛苦苦減重,為何越減越重”“為了變瘦忍饑挨餓,為何體重一動不動”等抱怨聲也紛至沓來。
科學管理體重,依舊是擺在公眾面前的一道難題。
如何破題?近日,國家衛健委要求,有條件的醫療衛生機構設立體重門診,為受體重問題困擾的居民提供良好的專業咨詢環境和平臺,讓大家更健康地生活。一時間,我省多地醫療機構掀起體重門診建設熱潮,先后上線的體重管理、健康生活、肥胖干預等門診,讓體重管理從“一個人的戰斗”變成“一群人的戰役”。
那么,體重門診能解決哪些問題?哪些人群需要就診?我們應該如何正確管理體重?帶著大家的疑問,近日記者深入福州大學附屬省立醫院(以下簡稱“省立醫院”)全生命周期體重管理中心進行了采訪,詳情請看以下報道。
福建省舉辦藥膳大賽,推廣營養健康的烹調方式。 福建日報記者 張靜雯 攝
一個超重女孩的減重“硬著陸”
“隋主任,我瘦了70斤呢。睡覺也不怎么打呼了……”7月3日下午4時許,推開省立醫院全生命周期體重管理中心減重門診大門,27歲女生趙欣(化名)欣喜地與坐診的副主任醫師隋建分享自己的減重成績。
令人難以想象的是,眼前這個身材勻稱、面容姣好的女生,曾因為肥胖深感自卑和焦慮。
時光回溯到10個月前,趙欣在忐忑中第一次推開減重門診的大門?!澳莻€時候,我體重190多斤、BMI指數37,看起來是差不多現在的兩個人那么胖,還患上了重度不均質脂肪肝、胰島素抵抗等病癥?!壁w欣告訴記者,自己也不是從小就胖?!皡⒓庸ぷ骱?,壓力一大就會用美食來犒勞自己,慢慢地就胖起來了?!?/p>
減重之前,趙欣是個狂熱的美食愛好者。胃口好,看到新鮮的食物就想嘗試,且無糖不歡,天天奶茶不離手。
“而且我從小就不喜歡運動,基本上能躺著就不坐著。大學畢業時才115斤,5年時間就胖了近80斤?!壁w欣分享說。
“畢竟,愛美是每個女孩子的天性?!壁w欣說,自己都記不清這是第幾次嘗試減肥。在此之前,她曾嘗試過多種方式,無一例外都以失敗告終。更糟糕的是,反反復復的體重更是成為趙欣身體的某種“觸發器”,除了心理壓力的增長,還有不同程度的健康問題。
為了打破這場“超重困局”,隋建在綜合評估趙欣的各項體檢指標后,建議她進行減重手術。
減重手術,即腹腔鏡袖狀胃切除手術,是一種比較微創、恢復較快且減重效果良好的手術。手術中,醫生通過腹腔鏡微創手術把胃的大彎側部分垂直切割出來,縮小胃部容積,減少胃壁分泌的饑餓激素,并且改善患者胰島素抵抗,從而幫助患者控制進食量,重獲代謝平衡。
“像我這樣存在代謝問題,BMI超過32.5且常規減重無效的患者,手術是安全有效的選擇?!壁w欣對記者說道,當時她聽完隋建醫生關于手術的介紹后,僅僅思考了片刻,就同意接受手術。
躺上手術臺的那一刻,一直被趙欣視為自己的“重生時刻”。
術后,新的飲食規則率先進入趙欣的人生:剛剛手術后,她只能喝水;術后三天至一周內,可以開始進食清湯、流質食品、不加糖的稀釋果汁;第二周便可以加入牛奶、米漿與豆漿。術后的第四周至三個月,建議攝入半流質食物,比如土豆泥、山藥泥、雞蛋羹等。三個月后,便可以恢復普通飲食,但依舊限制高熱量食物與飲料,吃飯也要注意細嚼慢咽。
患者在營養醫師指導下做出的減脂餐。福建日報記者 張靜雯 攝
除此之外,營養師還建議趙欣手術后第二個禮拜就可以開始恢復運動,每周進行至少150分鐘中等強度以上的有氧運動。
恢復飲食后,趙欣發現自己的食量肉眼可見地變小?!霸洠铱梢猿詢蓚€漢堡。如今,只能吃下一個漢堡的三分之一。同時我每隔兩小時,就可以補充一點食物。”趙欣說,在這樣重構的飲食規則下,她的體重也開始飛速下降。
在第一個月內,趙欣就減掉18斤。到第三個月時,她總計已經瘦了近40斤?;氐结t院復查,結果顯示她身體的各項指標都開始好轉。
趙欣說,這十個月就像一場夢。但這場做得并不輕松的夢,讓她擁有了久違的輕盈。
“雖然已經接近理想體重,但這并不意味著可以松懈?!彼褰ǜ嬖V趙欣,減肥是個持久戰,術后通常被分為三個時間段:手術后的第一年到一年半期間為“減重蜜月期”,這一階段患者的食欲會大幅下降,體重也會隨之到達最低點。一年半后,會進入“反彈風險期”,食欲開始在身體的自我調節下恢復,饑餓感也會稍有增強。這時如果常進行高熱量飲食,那么就會存在體重反彈階段。通常在五年后,隨著新生活方式的形成,體重才會進入平穩期。
“我知道減重手術不是捷徑。接下來我一定會努力養成科學的生活方式,守住這份來之不易的減重果實,讓自己更美、更健康?!弊叱鲈\室前,趙欣堅定地說。
患者在營養醫師指導下做出的減脂餐。福建日報記者 張靜雯 攝
避免“肥胖成病”的唯一路徑
隨著物質條件的豐富和生活環境的變化,越來越多的“胖娃娃”時常令減重門診成員、省立醫院兒科副主任醫師鄭少娟感到遺憾萬分。
13歲的女孩鑫鑫(化名),2021年起先后找鄭醫生看了多次門診,但她的體重依然失控了,而且還患上糖尿病。
初診時,9歲的鑫鑫身高142厘米、體重116斤,BMI值達到了28.8?!爱敃r,她只有單純因肥胖產生的性早熟表現,只需要把體重降下來就能改善,還不需要藥物干預?!编嵣倬昊貞浾f。
然而,醫生的專業建議并沒有引起鑫鑫家人的重視。他們依舊放任她以高熱卡零食代替正餐,課余時間坐著不動看電視、玩平板。
2023年,鑫鑫因月經不規則再次來到鄭醫生的診室時,體重已經達到了80公斤。檢查過后,鄭醫生發現年僅12歲的鑫鑫患有肥胖癥、高胰島素血癥、糖耐量異常、多囊卵巢綜合征,血脂代謝也出現問題。
鄭少娟說,當時她反復叮囑鑫鑫家人,失控的體重已經給孩子的內分泌造成了巨大的影響,必須馬上讓她改掉糟糕的生活習慣,增加活動量,控制體重,還得每天服用兩次二甲雙胍控制血糖,定期隨訪。
但令鄭醫生沒有想到的是,她苦口婆心的宣教沒有奏效,家長不重視,也沒有堅持復診和減重。兩年后,她在減重門診又與鑫鑫“重逢”了。
當得知身高161厘米、體重91公斤的鑫鑫出現了高胰島素血癥時,鄭醫生感慨道:“這一切原本都是可以避免的?!?/p>
“忽視肥胖”可謂是肥胖癥患者及其家庭的共同特點。“這也說明,群眾對肥胖的認知存在誤區。”鄭醫生說,多數人腦中的肥胖僅關乎美丑,并沒有意識到肥胖是一種疾病,而且是一種能夠誘發其他疾病的疾病。
“‘以胖為?!膫鹘y觀念深入人心,更是加劇了這場全民肥胖,特別是兒童肥胖的危機?!编嵣倬暾f。
根據《中國居民膳食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我國6~17歲兒童青少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別為11.1%和7.9%,并呈逐年遞增趨勢。
國家衛健委面向公眾發布的《體重管理指導原則(2024年版)》指出,有研究預測,如果得不到有效遏制,2030年我國兒童超重肥胖率將達到31.8%,體重管理已不再是成年人的專屬名詞。
“兒童肥胖的本質是體內脂肪過度堆積,會影響孩子的心血管、內分泌等多個身體系統,其危害遠超人們的想象?!笔×⑨t院內分泌科主任溫俊平指出,兒童青少年肥胖跟慢性病之間的關聯是有循證醫學證據的。
據《中國兒童肥胖報告》,肥胖兒童成年后糖尿病風險是正常人群的2.7至4.3倍,高血壓患病率達3.9倍,持續肥胖人群代謝綜合征風險達9.5倍,還會引發性早熟、脂肪肝、骨骼發育異常及心理健康問題。
“但只要我們早防早治,這些問題都能避免?!睖乜∑教寡?,設立全生命周期體重管理中心的初衷,就是想要將體重管理的鏈條向前延伸,配置專業化、規范化的醫護隊伍,為兒童、孕婦、成人等不同人群提供最佳醫學減重方案。
溫俊平呼吁,體重管理一定要從娃娃、從胎兒抓起,面對食品工業的致胖生態、城市規劃對運動空間的壓縮,家長、學校都應該幫助孩子建立健康膳食營養理念,養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運動習慣?!叭羰呛⒆釉隗w檢中發現超重趨勢,應及時到醫院尋求專業減重指導?!?/p>
“減重不是沖刺,而是一場馬拉松”
對于32歲的王悅而言,減重門診給她帶來的不僅是體重的改變,更是令全家更健康的生活方式。
半年前,王悅第一次來到減重門診,當時她的主要訴求是想通過注射替爾泊肽或司美格魯肽減重。
“生娃后,體重就沒降下來。163厘米的身高,不久前體重突破了140斤,爬起樓來氣喘吁吁,特別費勁?!蓖鯋傉f,這回她下定決心減肥,是因為孩子9月份就要上幼兒園了,希望到時候自己接送孩子上下學時能夠美美的,讓孩子更有自信。
“但自己很怕餓,因此當時就想借助藥物減重。”王悅告訴記者。
王悅來到減重門診后,三位分別來自胃腸外科、內分泌科、營養科的坐診醫生為她進行了現場評估和相關體檢,判定她目前屬于單純性質的肥胖且沒有內分泌方面的疾病,鼓勵她先嘗試通過改善生活方式的手段來減重。
“畢竟減肥藥品屬于處方藥,都有嚴格的適應癥要求。譬如,替爾泊肽的適用人群必須是肥胖或超重,且伴有至少一種體重相關并發癥的成人,如高血壓、高血糖等?!笔×⑨t院內分泌科醫生林夏舫解釋說。
“我們先采取限能量的方案?!碑斕斐鲈\的營養醫師鄭田解釋說,這并不是叫患者餓肚子,而是要科學合理地實現吃、動平衡,讓體重降下來。
醫生的幾句話,成功消解了王悅多年來對于減重就等于挨餓受苦的錯誤認識,也讓她對減重多了幾分信心。
鄭田為其私人定制的“生活處方”對飲食與運動進行了明確指導。
在減重門診,醫師為患者私人定制減重方案。 福建日報記者 張靜雯 攝
在膳食方面,需控制碳水化合物攝入總量,降低精制米面(如白米、白面)的占比,相應增加全谷物和雜糧(粗糧)的占比;建議每餐主食(如米飯)體積約等于一個拳頭大小,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如肉、魚、蛋、豆制品)體積約等于一個巴掌大小,蔬菜約一捧;烹飪時應盡量簡化調味料,僅使用食用油和食鹽,避免添加其他調味品;強烈建議減少外賣食用頻次,如需點餐,食用前應將菜肴和肉類用清水沖洗或焯水,此舉可去除約70%的油鹽;非正餐時段若感到饑餓,可選擇西紅柿、黃瓜等低能量密度蔬菜自由攝取。
在運動方面,推薦每周安排固定時間進行鍛煉,若時間不足則應充分利用碎片化時間增加身體活動量:例如,地鐵通勤者可提前兩個站點下車步行回家;騎電動車通勤者到家后可選擇爬樓梯上樓,乘坐電梯下樓以減輕膝關節下行時的負荷。此外,處方還強調每日應保證充足飲水,約2000~2500毫升,并提倡規律作息。
有效減脂的揮拍類運動 福建日報記者 游慶輝 攝
醫師的“處方”很細致,王悅也執行得很認真。她買了食物秤,每天不僅嚴格控制食物攝入重量,還會準時將自己做的減脂餐和運動情況發到“胖友打卡群”里,方便醫生們實時提出建議并進行監督。
“有了醫生的專業指導和‘胖友’們的鼓勵,我就有了堅持下來的動力。”王悅說,她第一周就瘦了2斤,半年瘦了近20斤,“現在我離115斤的目標體重已經不遠了,而且沒有餓肚子,減肥的心理壓力就沒了”。
更令王悅感到高興的是,丈夫因為每天陪伴她鍛煉,半年來體重下降了不少,脂肪肝也從中度變成了輕度。
“平時剛滿3歲的寶寶跟著我們一起爬樓梯,周末也一起去戶外慢跑爬山,吃得香、睡得好,個子高了不少。”3日,來復診的王悅談起減重的收獲,臉上洋溢著滿滿的幸福感。
少年兒童通過球類運動助力減脂增高。 福建日報記者 游慶輝 攝
見證“胖友”們的蛻變,也是減重團隊醫護最幸福的時刻。
“減重不是沖刺,而是一場馬拉松。”溫俊平表示,多學科醫生團隊只是這場比賽的教練,大家會從專業角度出發幫助患者鑒別肥胖病因,評估合并癥,制定涵蓋飲食、運動、心理、藥物等多方面的個性化干預方案,但要到達幸福的終點,還需要患者正確認識體重管理的意義,拿出恒心和耐力重塑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