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眾
文明福建
抖音號
閩東之光 德耀山海
寧德市選樹道德模范、“身邊好人”工作綜述
穿行在閩東大地,移步易景的不僅是山川湖海的波瀾壯闊,更是文明浸潤下的人文盛景——斑馬線前定格的禮讓剪影,市井煙火中閃耀的誠信鎏光,萬家燈火中涵養的從容氣度。
近年來,寧德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精神坐標,通過打造“樹典型—傳家風—育新人”培育鏈條,讓道德模范、“身邊好人”的事跡從宣傳欄走進茶余飯后;依托立體式傳播網絡,使“公交司機不懼十幾米高橋跳水救人”“‘海上鴻雁’風雨無阻 堅守孤島郵路28載”等善行義舉激蕩起跨越山海的情感共鳴;弘揚閩東之光,在紅色熱土上鑄就精神豐碑,文明基因如春風化雨,深深嵌入這座城市的血脈肌理。
當文明成為城市運行的底層代碼,“最美寧德人”便成了最動人的城市封面,書寫著山海之城深厚的軟實力。
山海鑄魂
榜樣如潮筑高地
少先隊員為陳祥榕獻花。
“我沒什么要求,我只想知道,我兒子在戰斗的時候勇不勇敢?”
“祥榕勇冠三軍!”
“陳母問勇”,一段感動了億萬中華兒女的對話,背后是年僅18歲的屏南籍戰士陳祥榕,為營救受傷戰友、捍衛祖國領土完整獻出了年輕而寶貴的生命的英雄事跡。他寫下的戰斗口號“清澈的愛,只為中國”,讓無數國人落淚。
英雄的名字應當永存。今年5月,陳祥榕烈士的母校,屏南縣屏城鄉溪坪村的屏城初級中學加掛“屏南縣祥榕中學”校名,英雄的“生命”在家鄉以新的方式得以延續。
崇尚英雄才會產生英雄,爭做英雄才能英雄輩出。從“陳母問勇”到“祥榕中學”,從戰斗英雄到道德模范,一座座精神地標、一張張閃亮名片,不僅訴說著榜樣的故事,更彰顯著寧德全社會對模范的尊崇,激勵人民向英雄學習、向榜樣看齊。
參天之木,必有其根;懷山之水,必有其源。
朱熹“忠孝廉節”的摩崖訓誡仍在杉洋回響,張正元“樂善好施”的族規猶在漈頭傳頌,禾溪村“存善念”的糧倉橫批始終映照民心……閩東大地的崇德之風自古綿延,千年文脈滋養著這片土地。
6月24日,再次傳來喜訊!2025年首次“中國好人榜”發布,寧德市朱文斌、石進全兩人榜上有名。每一位普通人都可能是道德光芒的閃耀者,為打造道德高地,寧德構建起一套“上下聯動、左右互動、全面發動”的培育選樹機制,確保道德模范、“身邊好人”等先進典型的選樹工作既廣泛又深入,深挖凡人善舉的“源泉”。
縱向上,市、縣、鄉、村四級聯動,形成一張緊密的“培育網”。通過建立先進事跡、典型人物線索季度報送制度,分類建立線索資料庫、先進典型庫,定期對“善行義舉”進行推薦,變隨機發現為主動挖掘,豐富道德模范、“身邊好人”等各類典型培育選樹的“源頭活水”,實現了對典型選樹的常態化、長效化挖掘。
寧德市舉辦孫麗美先進事跡專場報告會。
橫向上,多部門、多行業互動,形成先進典型選樹的強大合力。以道德模范評選為帶動,廣泛推薦、參與“身邊好人”選樹活動,讓各領域典型競相迸發。截至目前,涌現出全國道德模范4人、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5人、福建省道德模范21人,評選寧德級“身邊好人”456人(組)、上榜“中國好人榜”62人(組)、上榜“福建好人榜”83人(組),推動形成崇德向善、見賢思齊的濃厚社會氛圍。
德奕志愿服務隊。
看今朝,古賢遺風在新時代煥發光彩,道德群星閃耀閩東,好人沃土生生不息。從忠誠履職、英勇犧牲的公安民警楊春,到扎根基層、無私奉獻的鄉村干部孫麗美,再到助人為樂、書寫人間大愛的電力職工葉德奕……他們用行動鑄就精神豐碑,如三都澳潮涌激蕩人心,似太姥山云海潤澤四方,讓崇德向善的種子在這片熱土上生根發芽、枝繁葉茂。
古韻今輝
文明新曲沁人心
“中國好人”劉明華講解下黨故事。
道德的光芒因傳揚而永恒,精神的力量因共鳴而磅礴。
要讓榜樣的事跡深入人心,就必須借助立體的傳播體系。寧德市文明培育工作守正創新,順應全媒體趨勢,形成“報、網、臺、端、微、屏”的全媒體傳播格局,切實發揮主流輿論陣地作用。
近年來,寧德市以“德耀閩東”為主題,運用新聞報道、專題專訪、公益廣告、宣傳片等多種形式,通過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等陣地,廣泛開展新聞宣傳、社會宣傳。
同時,緊跟時代步伐,運用網絡新媒體力量,提升宣傳覆蓋面,開辦道德模范網上展館,制作H5、微視頻、沙畫等融媒體產品,讓道德模范的事跡在網絡上迅速傳播。其中,《陳祥榕烈士遺屬獲授一等功臣之家》視頻相關話題閱讀量達1.2億次,充分展示了網絡新媒體的強大傳播力。
道德模范、“身邊好人”進校園。
榜樣的力量變得可觸可感,榜樣的事跡就像鄰里間的家常話,自然而然地銘記在人們心里——
古田縣卓洋鄉莊里村的村民們至今仍記得那個暴雨夜,周炳耀書記冒雨清理橋洞時被急流卷走的背影,如今這個悲痛而感人的故事被改編成方言快板,在鄉間流傳;
打開霞浦縣松山街道古縣村村民的朋友圈,幾乎人人都存著孫麗美書記的事跡文章和短視頻,“阿美書記”溫柔與堅韌的言語猶在耳畔;
在過去的5個清明節里,蕉城區實驗小學的孩子都通過線上“云祭掃”,為“時代楷模”、掃黑英雄楊春獻花。
一場場接地氣的報告會催人奮進,一個個打動人心的微視頻引發共鳴,一篇篇“刷屏”朋友圈的微信文章傳遞溫暖。正能量在人際傳播中持續發酵、產生聚變。無論是在廣場公園里人們傳唱的模范贊歌,還是街頭巷尾熱議的感人話題,抑或是高雅藝術殿堂中催人淚下的話劇演繹,榜樣的事跡如春雨潤物,道德的力量悄然生長,化作閩東人臉上自豪的笑容,變成街頭巷尾溫暖的相助。
閩東之光
最美風景是人民
2022年7月13日,“崇德有禮 大美寧德”寧德市民文明素質提升工程啟動。
習近平總書記在寧德工作期間,曾把閩東的錦繡河山、燦爛文化傳統和閩東人民自強不息、艱苦奮斗、善良質樸的精神生動形象地概括為“閩東之光”。
寧德始終牢記囑托,以“閩東之光”鑄就城市精神坐標,讓這座城市的文明高地更加堅實,讓這片熱土上的人民,成為新時代最動人的風景。
7月的寧德,暑氣逼人。雖是高溫勞作,環衛工人心里卻很舒爽——在寧德萬達廣場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剛結束一輪工作的環衛工人三三兩兩坐在椅子上納涼,一旁的“清涼角”擺放有解暑涼茶、應急醫藥箱、冰箱等。不僅是蕉城如此,三伏天,寧德各地街頭巷尾都出現了愛心涼茶、解暑藥等,讓戶外工作者在酷暑下能夠收獲一口清涼。
夏日里的這口清涼,背后是“崇德有禮 大美寧德”市民文明素質提升行動的深厚積淀。文明素養的培育,重在以文化人、以德育心。寧德在傳承弘揚“閩東之光”的實踐中,將閩東人民特有的精神品格深度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全過程,通過創新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持續激發市民崇德向善的內生動力,讓發現真善美、弘揚正能量成為城市風尚,為道德模范的不斷涌現培育豐沃的精神土壤。
在推廣道德模范方面,采用“一帶一塑”的做法。通過推廣一個模范帶動一個群體、塑造一個品牌的模式,組建了一批以道德模范為主體或命名的行業組織、公益組織。其中,“楊春警隊”榮獲“全國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先進集體”稱號,成了寧德市道德模范引領行業發展的典范。
楊春警隊。
在志愿服務方面,寧德市組建了6800多支志愿者隊伍,創新“愛心儲蓄銀行”等激勵褒獎制度,推進學雷鋒志愿服務制度化常態化。這些志愿者如同山海之間的使者,傳遞著愛心與溫暖,讓寧德這座城市更加充滿人情味。
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方面,寧德市堅持從娃娃抓起,整合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資源,推出“德育之旅”活動。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德育實踐活動,有力提升了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設實效。這些孩子如同山海之間的幼苗,在道德的陽光下茁壯成長。
最美的風景是人。在這片山海之間,每一位身邊的榜樣都是一簇星火,照亮著人們前行的道路,而寧德市文明培育工作的不斷推進,正是為了讓這片星火更加璀璨、更加閃耀。當每一個平凡的善舉都匯聚成光,當每一份質樸的堅守都沉淀為魂,這座城市便擁有了最動人的精神底色。
看,道德星河正與萬里海天交相輝映。聽,文明新曲已在閩東大地澎湃回響。(閩東日報 張穎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