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眾
文明福建
抖音號
近日,《漳州市城市文明養犬若干規定》出臺,將于今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根據《2025年中國寵物行業白皮書》顯示,城鎮犬貓數量突破1.24億只,文明養寵已從個人選擇升格為城市文明的必修課,不僅是一種行為規范,更是一種社會責任。當萌寵成為家庭成員,那份柔軟的愛意必須包裹對規則的敬畏、對鄰里的尊重、對他人的保護,方能真正讓溫暖浸潤城市的每一個角落。
以責為綱,讓愛與約束并行。養寵絕非一時興起的情感消費,而是貫穿十余年的生命契約。從評估居住環境到考量照料能力,理性的責任前置才能避免棄養悲劇。培養寵物良好的習性,避免擾民或破壞生態,日常的疫苗注射、定期體檢、佩戴嘴(頭)套、使用牽引繩都是對自己和他人的保護,更是守護公共衛生安全的底線責任。每一份“云吸貓”“云養狗”的愜意背后,都應有現實中對生命重量的托舉。
以法為界,用規則守護溫情。牽引繩不足1米的長度,丈量著文明社會的尺度。新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第三十條明確規定單位和個人飼養犬只,應按規定定期免疫接種狂犬病疫苗,攜帶犬只出戶的應按規定佩戴犬牌并采取系犬繩等措施,《漳州市城市文明養犬若干規定》出臺為漳州市文明養犬提供了法治遵循,這些看似冰冷的條款,實則是化解人寵沖突的安全閥。而“鏟屎官”隨身攜帶的拾便袋,在彎腰清理的瞬間,完成的正是從“寵物主人”到“社區公民”的身份升華。
以和為契,構建和諧新風景。破解“厭寵族”與“愛寵派”的二元對立,需要搭建好對話平臺,通過設立寵物公廁、劃定活動專區等柔性管理,讓規則內化為自覺;而鄰里間的善意提醒,遠比罰單更能喚醒文明自覺。當貓咪救助站、犬只收容場所成為生命教育基地,當萌寵市集變身為文明課堂,當以領養代替購買,人寵共生的理想便有了落地生根的土壤。
文明的溫度,終在那一繩緊握的掌心、一袋拾起的擔當、一次避讓的善意中流淌不息。以敬畏之心善待生命,以規則之矩守護溫情,方能在現代文明中構建和諧共生的家園。(漳州文明網 漳州統計局 阮慶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