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眾
文明福建
抖音號
今年以來,寧德市民政系統以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為契機,將殯葬改革與婚俗革新作為移風易俗的重要抓手,通過黨員干部帶頭示范、制度規范引導、惠民服務落地,推動社風民風持續向好。
從破除喪葬陋習到倡導簡約婚俗,從政策約束到群眾自治,寧德正以民生需求為導向,逐步構建起文明、綠色、節儉的社會新風尚。
重引導聚合力
營造移風易俗新風尚
從倡導殯葬新風到推進婚俗改革,從規范村規民約到推進文明鄉風……一堂堂理論宣講、一次次暖心服務、一件件惠民實事,合力打開寧德市移風易俗工作新局面。
連續13年來,市政府和各縣(市、區)政府簽訂殯葬改革工作責任狀,將引導推進移風易俗、革除喪葬陋俗作為重點考核內容。這一舉措不僅強化了政府的主導作用,也激發了社會各界的參與熱情,形成了政府主導、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良好格局。
為營造濃厚的移風易俗氛圍,寧德多措并舉,創新宣傳方式。民政、文明、公安、林業等部門分工合作,通過發布倡議書、拉橫幅、發傳單、深入居民區開展主題宣傳和在新聞媒體公開解讀《殯葬管理條例》等形式,以群眾喜聞樂見、易于接受的方式,持續廣泛宣傳移風易俗知識。特別是在清明節等傳統節日,通過發送文明祭掃短信、舉辦集體祭掃活動等方式,引導群眾樹立文明、綠色、節儉的殯葬觀念。
在制度建設方面,市委辦市政府辦下發了《關于規范寧德市直單位黨員和公職人員操辦婚喪喜慶事宜的規定(試行)》,要求黨員干部以身作則,反對鋪張浪費,以“身邊事”感染影響“身邊人”。各縣(市、區)也相應出臺了相關規定,進一步規范了黨員干部操辦婚喪喜慶事宜的行為。這些規定的實施,不僅有效遏制了大操大辦、炫富比闊等不良風氣,也帶動了廣大群眾自覺踐行移風易俗。
在強化自治方面,寧德注重發揮村(社區)紅白理事會的作用。通過改善和充實紅白理事會人員結構,把黨員干部、退休返鄉人員、年老離職村居干部吸收到紅白理事會中,提升其號召力和凝聚力。同時,指導各村(社區)開展村規民約修訂完善工作,大力倡導移風易俗,在內容上增添婚事新辦、喪事簡辦、遏制天價彩禮、破除陳規陋習等規定。這些舉措有效引導了群眾自覺抵制高額彩禮、大操大辦等不良風氣,推動了鄉風民風的持續好轉。
樹新風搭平臺
推動婚喪禮俗改革
在七夕、雙11等一些特殊日子,為有意愿的新人舉辦集體婚禮和頒證活動,在婚事簡辦新辦的同時,提升新人的儀式感。今年5月20日,97對新人在蕉城區婚姻登記處領證,其中6對新人在場地布置優美的戶外頒證基地舉辦特色集體婚禮頒證儀式。
2024年,寧德確立了4個市級婚俗改革試驗區,把婚俗改革工作納入年度重點改革任務。各地因地制宜設立室內外頒證點,豐富群眾體驗,提升參與意愿。例如,霞浦縣結合“東海一號”等旅游景點,打造戶外頒證點;蕉城區成立全市首個“公園式”婚姻登記處;壽寧縣戶外頒證點設置“移風易俗”文化長廊。這些措施不僅為新人提供了浪漫、溫馨的頒證環境,也有效傳播了文明婚俗新風。
同時,寧德9個婚姻登記處全部設立婚姻家庭輔導室,常態化開展婚姻家庭輔導服務,免費提供婚前輔導、離婚勸導、法律咨詢等婚姻家庭輔導服務。這些服務的開展,不僅幫助新人樹立了正確的婚姻家庭道德觀,也有效維護了家庭和諧與社會穩定。
在喪俗改革方面,各地出臺《規范喪事活動提倡文明治喪通告》,持續加強對吊唁、送葬等喪事活動的引導管理。與此同時,加強宣傳引導,推行綠色低碳祭掃。清明節期間,全面開展殯葬改革移風易俗宣傳活動,鼓勵采用敬獻鮮花、植樹綠化、清洗碑牌等文明節儉方式緬懷故人。據統計,2025年清明節期間,全市綠色低碳祭掃人數達4.19萬人次。
為引導推進節地安葬,倡導樹立綠色文明殯葬新風,近年來,寧德規劃建設了9處市縣城市公益性公墓,總投資15.98億元,規劃建設墓穴105826穴。這些公墓的建成使用,有效解決了群眾骨灰安葬難、安葬貴的問題,實現就近實惠便捷安葬骨灰的目標。此外,寧德市民政局、財政局聯合出臺《寧德市促進節地生態安葬獎補辦法》,對樹葬、草葬、海葬的實行獎勵,引導鼓勵群眾骨灰生態安葬。
惠民生全覆蓋
打造陽光殯葬新生態
在推進殯葬改革的過程中,市民政局始終堅持陽光操作、公開透明原則,努力打造陽光殯葬新生態。各殯儀館公開收費標準和服務項目清單,由群眾自主選擇服務項目并按照群眾選擇的項目服務收費。同時,實行“殯葬服務選項單”和“一例一檔”制度,確保每一例火化業務和收費情況都有據可查、有跡可循。
市民政局通過推動惠民殯葬政策從困難群體全覆蓋擴展到戶籍居民全覆蓋,讓更多群眾享受到殯葬改革的紅利,減輕喪葬支出,提升群眾參與殯葬改革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目前,全市9個縣(市、區)先后出臺免除戶籍居民基本殯葬費用的惠民政策,預計每年減免群眾喪葬費用約2275萬元。
同時,各地還因地制宜推出一系列便民利民舉措:殯葬惠民補助申領在殯儀館“一次受理,及時辦結”,方便快捷,深受群眾好評。全市殯儀館職工全部簽訂拒收紅包承諾書,做到紅包不收服務不降檔;壽寧縣殯儀館核減5個常用的收費項;霞浦縣殯儀館降低紙棺等收費;福鼎市殯儀館實行骨灰盒“零溢價”,并升級改造服務設施,滿足群眾多樣化需求。
為確保殯葬服務的公益屬性,目前,寧德還在積極推進民營殯儀館回歸公益屬性工作——壽寧縣殯儀館計劃于2025年底前收歸國有,古田縣殯儀館也計劃于2026年10月前完成收歸國有工作,其余民營殯儀館將分期分類收回國有。
此外,為加強殯葬領域監管和執法力度,市民政局牽頭建立多部門信息共享和聯合辦案聯動機制,開展聯合執法行動,嚴厲打擊違法違規經營行為。同時,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相關部門負責人及村(居)民代表擔任特聘監督員,對殯葬服務單位進行全方位監督。
如今,在閩東的大街小巷,文明殯葬的氛圍日益濃厚。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認識到,文明殯葬不僅是對逝者的尊重,也是對生者的負責,更是對社會文明進步的貢獻。
從三都澳海港的奔騰不息到仙鳳山的云霧繚繞,移風易俗重塑著寧德的城鄉文明形態。當生態安葬的樹苗在寧川大地生根發芽,當“輕量婚禮”的新風在城市深處悄然拂過,寧德正以移風易俗的“小切口”,書寫著生態文明與民生改善的“大文章”。(閩東日報 張穎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