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眾
文明福建
抖音號
文明風7月29日訊 在平和縣文峰鎮南霞村,一幅和諧有序的鄉村治理新畫卷正徐徐展開。近年來,該村結合“我的鄉村我做主”活動,深耕“隨訪聽事、民主議事、多元理事、公開曬事、群眾評事”的黨建引領基層治理“五事”工作機制,讓村民從治理的“旁觀者”變身“主人翁”,在裊裊炊煙與陣陣稻香中,奏響鄉村振興的和諧樂章。
隨訪“聽”事,把準民生脈搏
“現在村干部、網格員常來家里坐,大樹下、微信群里都能說心事,咱老百姓的聲音真能被聽見!”說起村里的變化,南霞村村民林女士打開了話匣子。她口中的“變化”,源于村里把“傾聽”作為治理的先手棋,變“群眾找上門”為“干部沉下去”。
常態化開展“鄰里話家常”活動
全村51名黨員劃分為4個網格,責任心強的網格員化身“民情話事員”,常態化開展“鄰里話家常”活動,庭院前的板凳、村口的大榕樹下,都是收集民意的“議事點”。今年以來,已收集村民訴求建議100余條,讓“急難愁盼”有了傾訴的去處。
在社會救助領域,由村支部書記帶頭開展“書記家訪”,堅持定期全覆蓋走訪,尤其對低保戶、殘疾人、留守兒童、空巢老人等重點群體做到每季度必訪,截至目前,全村開展事實無人撫養和臨時救助入戶走訪30余次,確保群眾困難真正得到解決。
民主“議”事,點亮發展思路
“退果還耕種什么?誰來管?這些事,得大伙兒說了算!”黨員老林的話,道出了南霞村民主議事的真諦。在推進百畝退果還耕示范區建設時,村民們你一言我一語,傳統水稻、特色玉米、觀光草莓等建議輪番“登場”,經專家指導、干部梳理、村民投票,最終定下了科學的種植方案。
如今,村里的大小事都擺到“臺面”上議,村民從“看客”變“主角”。2025年,通過民主議事梳理出7個重點工作清單,每一項都凝聚著村民的智慧。在“兩委”領辦臺賬上,清晰記錄著從問題收集到方案敲定的全過程,成為“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的生動注腳。
多元“理”事,辦好民生實事
南霞村“兩委”深知,“理”事是連接“聽”與“議”成果落地的關鍵一環。圍繞“花樣南霞 水岸人家”藍圖,南霞村村“兩委”以“群眾滿意”為標尺,堅持高效執行、貼心服務。兩年攻堅,村主干道兩公里路段華麗轉身,化身令人陶醉的“迎賓花道”,溪岸兩側搖身一變成為了風景如畫的“水系花帶”,成為南霞的靚麗名片。
拆除舊豬舍后形成繡球花沿街景觀
推進環境整治,拆除廢棄豬圈建小景觀并非易事。村民老張起初顧慮重重,“這是我祖輩留下來的地方。”“拆了我東西放哪?”。村“兩委”、網格員和村內一些有威望的社會賢達都紛紛化身貼心調解員,多次上門懇談,掰開揉碎講政策、算環境賬、亮規劃、解后憂,最終老張主動無償拆除豬舍、讓出閑地。群眾一個帶動一個,大家也紛紛與老張一起為村居環境作出自己的貢獻,共計拆除危舊房豬舍95間,整處綠地2000多平方。
曾經的“臟亂差”點位,如今變成村民點贊的“沿路小景”。老林感慨:“以前捂鼻繞行,現在成了家門口的貼心風景!”現如今,南霞村通過支部引領常態化組織村民開展“共商共建、共治共享”活動,村民積極參與項目建設、村級事務管理,從“干部做、群眾看”轉變為“干部群眾一起干”。
組織村民開展“共商共建、共治共享”活動
公開“曬”事,亮明治理底牌
“村里買了啥、花了多少錢?村‘兩委’領辦的項目進展如何?公示欄上寫得明明白白!”村民們對村務公開豎起了大拇指。南霞村將“陽光透明”融入治理細節,通過村務公開欄、微信群等平臺,及時晾曬“稻香花海”等重點工程進展、日常采購等“小微權力”清單,讓每一筆支出、每一項決策都曬在陽光下。
衛生積分“動態曬”
人居環境衛生積分“動態曬”,更添治理新活力。持續推動“衛生積分制”,由村民代表、黨員組成的評比組,每月打分、季度抽查、年度總評,積分榜一公示,誰家院子整潔、誰家還需努力,全村看得真切。這“一曬”,曬出了村民的主人翁意識,更曬出了鄉村的精氣神。
群眾“評”事,檢驗治理成效
“干得好不好,村民說了算!”南霞村將評判權真正交到村民手中,讓民主評議成為工作提升的“助推器”。
每年年底,村“兩委”在村民大會上公開述職,亮出年度“成績單”,直面村民代表的評議,接受現場民主測評。干得好不好,現場見分曉。會后,村“兩委”將當年通過隨訪入戶收集村情民意形成的民生實事項目精心匯編成冊。
一本本圖文并茂的《年度工作材料匯編》,清晰記錄項目背景、過程與成效,擺放在黨群服務中心最醒目位置。村民可隨時翻閱,對照承諾看落實,指尖觸摸獲得感。這些沉甸甸的冊子,不僅是對評議結果的有形固化,更是向全體村民交上的一份看得見、摸得著的“滿意答卷”,無聲地印證著“干得好受激勵,干不好有壓力”的評議實效。
“聽、議、理、曬、評”,環環相扣,步步深入。從“聽”民意到“評”實效,文峰鎮南霞村以黨建引領基層治理“五事”工作法串起治理閉環,有效破解了基層治理“最后一公里”難題,實現了從“替民做主”到“由民做主”、從“被動管理”到“主動治理”的跨越。在文峰鎮,這樣的治理智慧正悄然生長,讓鄉村振興的根基愈發扎實。(平和縣委文明辦 文峰鎮 盧凱茵 蔡秋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