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眾
文明福建
抖音號
近日,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廳印發(fā)《關于全面推進學校“溫暖集體行動”的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方案》明確了9個方面的措施著力加強新時代學校“溫暖集體”建設。(7月25日 文明風)
構建多元育人體系,厚植集體主義精神。“溫暖集體行動”圍繞學生成長需求,構建了泛在可及、人人參與、全員共享的育人新體系,將集體主義精神的培育貫穿于教育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在組織層面,學校黨組織、共青團組織、少先隊、工會等各類組織充分發(fā)揮作用,開展“一支部一特色”“一班一品”“一舍一文化”等創(chuàng)建活動。這些活動不僅豐富了學生的課余生活,更讓學生在集體活動中增強了歸屬感和集體榮譽感。而課堂教學作為育人的主渠道,深入挖掘課程教材中的集體主義精神和溫暖元素,并有機融入課程教學。這意味著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也能在潛移默化中接受集體主義價值觀的熏陶。如此全方位、多層次的育人體系,學生能夠深刻理解集體主義的內涵,學會在集體中成長,為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奠定堅實的思想基礎。
加強師生互動與關懷,促進學生全面成長。師生關系是教育過程中至關重要的一環(huán)。《方案》中強化師生互動聯(lián)結的措施,如開展“書記面對面”“校(院)長有約”等活動,推動資源下沉一線,讓學校領導能夠更直接地了解學生的需求和困惑。同時,廣泛推行“導師制”“教師家訪制”“輔導員入駐學生社區(qū)制”等師生聯(lián)系關愛機制,激勵教師用愛培育愛、激發(fā)愛、傳播愛。在這樣的互動中,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更是學生心靈的呵護者。他們用自己的關愛和引導,幫助學生解決學習和生活中的問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和潛能。這種充滿溫暖和關懷的師生關系,有助于學生形成積極健康的心態(tài)和良好的人際關系,促進學生在品德、智力、情感等方面的全面成長。此外,通過師生之間的互動,學生也能更好地理解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將立德樹人的要求內化為自身的行為準則。
豐富集體活動形式,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養(yǎng)。《方案》提出培育推廣集體項目,涵蓋了體育、美育、勞動和社會實踐等多個領域。廣泛開展校園體育鍛煉活動,能增強學生的體質,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和競爭意識。推廣合唱、合奏、集體舞等文藝活動,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審美素養(yǎng)和藝術表現(xiàn)力,讓學生在藝術的熏陶中感受集體的力量和溫暖。加強勞動集體協(xié)作,結合學段特點打造“志愿+”“公益+”實踐品牌,讓學生在勞動和社會實踐中學會責任擔當和奉獻精神。這些豐富多彩的集體活動,為學生提供了展示自我、鍛煉自我的平臺,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同時,通過這些活動,學生能夠深刻體會到集體的價值和意義,將個人的成長與集體的發(fā)展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進一步增強集體主義觀念和社會責任感。
推進學校“溫暖集體”建設是一項具有深遠意義的舉措,為立德樹人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相信在《方案》的推動下,學校將成為培養(yǎng)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溫暖搖籃,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在“溫暖集體”中健康成長、全面發(fā)展。(福州文明網(wǎng) 張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