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眾
文明福建
抖音號
炎炎夏日,年逾花甲的徐慧琴經常穿著紅馬甲,穿梭在浦城各敬老院,義務給老人理發、洗頭、修剪指甲……這些公益活動,她已做了十個年頭。
一粒火種:從偶然善舉到畢生承諾
“人生最美好的機遇,往往始于偶然。”那是2015年的初春,徐慧琴被朋友邀請去臨江麻糍義賣現場。廣告紅長條上寫著的“《白血病女同學xxx》籌款活動,拯救臨江考入一中校園女孩”,紅馬甲忙碌的身影,為愛心事業貢獻力量的路人……溫暖的情景讓下崗職工徐慧琴開啟了十年之久的志愿者生涯,不論嚴寒酷暑,還是風霜雨雪,都擋不住她前行的腳步,這種善舉就像一粒點燃她對公益情懷的火種。
在公益活動中,細心的徐慧琴發現沒有自理能力的老人,手指甲長得很長無法修理,蓬頭垢面,她曾經照顧母親自學的理發手藝派上了用場。一次次的義剪,泡腳,記不清次數地被義友們調侃為:非專業的專業“理發師”。每每看到老人們愉悅的心情,徐慧琴抹抹汗,露出會心的微笑。
一群同行:用團隊力量匯聚文明暖流
“志愿者不是靠一個人,而是一群志同道合,一起并肩作戰的團隊,是無私與善良奉獻的愛心組合。”徐慧琴愛心團隊的腳印留在鄉村、養老院等需要紅馬甲的地方。“人間需要真情,每個人的善舉都能匯集成海洋,我們要將無私的愛扎根在畢生的承諾中。”徐慧琴說。
“做公益不是一時的熱情,而是長久的付出”,一場突如來的意外,臨江樟山村的義工馬爐秀高空作業摔倒,嚴重昏迷不醒人事,在醫院躺了許多年。徐慧琴總是一次次的領著義友們寒來暑往,輪流看護,幾經周折,現在馬爐秀恢復了,醒來第一句話:“徐姐,謝謝您們了!”家屬及同病房的病友們伸出拇指,表示謝意。
一份堅守:讓志愿足跡在歲月里刻下印記
“人要活出精彩,余生奉獻公益。”徐慧琴積極參與垃圾清理、參加禁毒演講、擔任博物館志愿者等,被評為浦城第一批“二星級志愿者”,她所在的團隊獲評“愛心團隊”稱號,獲雨花齋總店評為“寶藏之星”的雨花齋志愿者,也曾任浦城雨花齋長者食堂店長,給行動不便老人送餐。
十年的風雨,從青絲到白發,時光流逝,短短的十年,徐慧琴歷經滄桑,被誤解,被嘲笑,被說成“傻瓜”,曾想過退縮,父母的諄諄教誨時常在耳邊響起,“不能退卻,不能被困難所擊倒。”她始終堅信,吃苦耐勞,勇于面對,用愛去溝通,去包容,去感化。
徐慧琴已年過六十了,現有的志愿時長2718.61小時,變的是歲月車輪,不變的是初心,紅馬甲的身影依舊,紅馬甲的脊梁永遠挺拔,紅馬甲的精神在行動的路上,把溫暖時刻縫綴在愛的時光里,余生奉獻。(中共浦城縣委文明辦 浦城縣融媒體中心 姚華芳 趙真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