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眾
文明福建
抖音號
返鄉大學生參觀鳳山祖廟。灌口鎮 供圖
“日督查周通報”機制推動2021個問題高效整改,文明實踐站“一站一品”、村級特色功能室點燃群眾參與熱情,8位身邊好人、13支專業志愿服務隊豎起“灌口榜樣”標桿……近年來,廈門市集美區灌口鎮錨定全國文明城市創建目標,以機制創新為驅動,以文明實踐平臺為載體,以榜樣人才力量為支撐,深入推動文明創建常態長效,讓文明實踐走深走實,讓文明鄉風可感可知。
榜樣引領 匯聚向上向善“磅礴動能”
頭戴“灌口伙伴”帽,拿著相機、手機,邊走邊拍……連日來,灌口街頭巷尾、社區村落來了一支特別的社會實踐隊,三百多名返鄉大學生用短視頻記錄發生在這片土地上的點滴變化、文明瞬間,其中就包括在海南大學就讀的陳奕君。他飽含深情地表示,此次活動不僅見證了家鄉的發展,又感受到身為新時代青年的情懷和責任,“我們要用年輕視角發現鄉村之美,用創新思維助力鄉村發展,讓青春在田間地頭綻放絢麗之花。”
“人才和榜樣是文明創建的核心驅動力。”灌口鎮宣傳委員余更新告訴記者,一直以來,灌口鎮通過引入青春力量,樹立“灌口榜樣”標桿,推進志愿隊伍專業化,協同各部門資源,多措并舉激發各方參與熱情,形成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
僅今年上半年,灌口鎮新招募并培訓志愿者115人,涵蓋教師、醫生、退休干部、大學生等多群體。截至目前,理論宣講、文化文藝、科普環保、健康醫療、扶貧幫困等13支專業志愿服務隊伍在這里孵化,并圍繞群眾需求累計開展服務153場次,讓“紅馬甲”成為文明創建的生力軍。
“灌口媳婦”薛海燕20年扶幼助學,駐村選調生肖明康點亮街燈溫暖村民……點擊“擎夢灌口”微信公眾號下的“灌口榜樣”欄目,一個個敬業奉獻、助人為樂的先進典型故事,以“身邊人講身邊事、身邊事教身邊人”,發揮強大的示范引領效應。田頭村、浦林村、安仁社區等村居還積極發動鄉賢理事會、老人協會等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力量,打造“微提案”信箱、議事小廣場,推進移風易俗、破除陳規陋習,讓鄉村煥發文明新氣象。
不僅如此,灌口主動引進婦聯、宣傳、文旅、教育等部門資源駐點聯動,構建“黨政引領、部門協同、社會參與、群眾受益”的文明創建大格局;引入30余名青年師資,開展愛心助學、環境提升、志愿服務培訓交流等志愿服務;積極推送優秀站點、項目、志愿者參評市級“四個最美”等先進典型,擴大影響力。
“灌口伙伴”揭牌。灌口鎮 供圖
立足平臺 打造文明實踐“堅實堡壘”
今年3月5日“學雷鋒紀念日”當天,“灌口伙伴”青年之家在灌口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正式揭牌。這里成為青年群體投身基層建設、群眾服務的“根據地”,也將是“少年郎”發展成才、展示自我的“試煉場”。
實際上,遍布灌口全鎮的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已被打造成凝聚群眾、引導群眾、服務群眾的綜合平臺,成為文明創建的重要陣地和活力源泉。灌口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相關負責人許鎮洪表示,灌口文明實踐“處處可見、時時可感,全民共參共享”的新局面已經形成,還將在健全工作機制、聚焦群眾需求、整合陣地資源、深化志愿服務、倡文明樹新風等方面持續發力,努力打造“城鄉精神文明融合發展特色樣板”。
據悉,今年以來,灌口鎮新增3個村級文明實踐站特色功能室,即三社村健康心理咨詢室、東輝村稻蝦實踐基地、李林村紅色電影教育基地,還規劃打造鐵山社區田園綜合體及非遺傳承工作室,推動陣地特色化、多元化發展。
因地制宜打出“一站一品”特色,一直是灌口文明實踐服務品牌發展的方向,也獲得了一定成效。例如,田頭村深耕“仙景芋”品牌,融合農耕體驗與文明傳承;黃莊社區打造“樂在黃莊”“職在黃莊”“識在黃莊”三圈融合模式;雙嶺村突出“農耕科普”與“快板說唱”特色。這些品牌項目有效增強了文明實踐的吸引力和生命力。
不僅如此,實踐所、站還開設布袋木偶戲、歌仔戲等非遺體驗課程,讓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從幕后走向臺前,將“老物件”變成“活技藝”,在傳承文化中涵養文明鄉風。各自打造特色品牌的同時,灌口鎮還探索了一套文明實踐“片區聯建”模式,以聯盟形式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攜手探索創新發展路徑,共同打造文明傳播更大舞臺。
據統計,灌口鎮2025年上半年開展理論宣講、文化文藝、科普教育、健康義診、移風易俗等各類實踐活動800余場,惠及群眾2.65萬人次,同時,深挖“我們的節日”內涵,通過春節民俗活動、“潔凈家園”行動等讓文明理念深入人心。
田頭村田李溪河道改造工程。東南網記者 李霖 攝
機制創新 激活常態長效“一池春水”
“田頭中路兩側人行道改造完成后,不僅讓村民出行更安全、便利,也實現村容村貌的再升級。”田頭村黨委副書記蘇娜陽告訴記者,村主干道田頭中路改造工程預計年底完工,近年來,該村相繼完成雨污分流、“白改黑”與“平改坡”等工程,入選“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
這正是灌口鎮以利民、惠民、便民為落腳點,著力基礎設施提升文明“硬實力”的一個縮影。文明創建非一日之功。如果說硬件設施完善是提升“外部顏值”,那么科學高效、運轉順暢的機制則是文明創建常態長效的“內在氣質”。
灌口鎮創新實施“日巡查、日通報”制度,構建不文明現象“發現-交辦整改-反饋-銷號”的閉環鏈條。2025年1月以來,累計下發專項督查通報132期,推動整改不文明現象2021處,整改完成率達99.25%;市、區督查反饋的412處不文明現象全部完成整改。
聚焦雜物堆放、小廣告等易反復的“老大難”問題,灌口鎮還建立重難點項目專項調度機制,由鎮創建辦牽頭,組織執法、城管、環衛等多部門開展聯合督查和專項整治,形成攻堅合力,嚴格落實“條塊結合、上下聯動”及網格化責任落實機制,確保任務到崗、責任到人,打通落實“最后一公里”。
不僅如此,對連續被曝光、考評拖后腿、整改不力的責任單位,灌口鎮啟動約談問責程序,要求說明情況并限期整改,以剛性約束倒逼責任落實,保障機制生命力;運用“文明云”平臺等數字化手段,實現督查問題線上交辦、限期整改、進度跟蹤,提升創建工作效率和透明度。
灌口鎮相關負責人表示,立足新起點,灌口鎮將繼續深化機制創新、夯實平臺功能、壯大人才隊伍、擦亮榜樣品牌,以更實的舉措、更大的力度推動文明創建工作常態長效、提質升級,讓文明之光照亮灌口每個角落,為廈門市爭創全國文明城市貢獻堅實的灌口力量。(東南網 李霖 葉桐)
雙嶺村志愿者們打谷忙。灌口鎮 供圖
志愿者婦女節上門送溫暖。灌口鎮 供圖
“舉手拾取文明,攜手凈家園”活動在上塘村舉辦。灌口鎮 供圖
市民體驗非遺木偶戲。灌口鎮 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