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眾
文明福建
抖音號
炎炎夏日,熱浪滾滾。3日中午,筆者在仙游城關解放西路的保和堂藥店“健康藥茶”供應點看到,不時有網約車司機、快遞小哥、環衛工人、社區居民等前來免費喝杯涼茶,半個小時里就有近20人前來裝茶水,不需支付一分錢,就能在炎熱中享受一份清涼。(8月6日 福建日報)
在仙游城關解放西路的保和堂藥店門前,一口涼茶桶靜靜地佇立了41年。這看似普通的小小涼茶桶,盛裝的不僅是消暑解渴的藥茶,更承載著中華文明中“與人方便”的倫理光芒。
這口涼茶桶潤物無聲地書寫著跨越時空的堅守。從1984年老店主黃升發目睹農民中暑而萌生善念,到第二代黃明東接手后“年年按時供應”,再到如今第三代黃堅引進智能煎藥機延續傳統,41年風雨無阻的堅持,使偶然的善舉升華為一種文化儀式。這份堅守告訴我們,善意可以代代相傳,小善終能匯成大愛。
這口涼茶桶鮮活延續著“積善成德”的優良家風和“潤物無聲”的傳統文化。黃堅說:“大家都是普通人,或許大忙幫不上,但小忙都可以幫一點。”道出了“積小善成大德”的家風真諦。當這縷茶香從仙游飄至紐約,讓海外游子嘗到故鄉滋味,也印證了文明傳播最動人的方式——將善意融入生活點滴。朱榮斌夫婦在異國延續的涼茶攤,恰是中華文化最鮮活的海外名片。
這口涼茶桶清晰映照出不求回報的“愚公精神”。在現代社會追求效率與利益最大化的浪潮中,保和堂三代人卻甘愿堅守著“虧本”的善舉,累計投入約50萬元而不求回報。當黃明東看到涼茶快見底就急忙囑咐店員續上時,他維護的是金錢無法標價的生命態度,彰顯文明最珍貴的韌性。
茶桶雖小,善念綿長。微光成炬,文明可鑒。在福建,像保和堂這樣的愛心涼茶服務并非個例,而是綿延成網的溫情風景。在福州,鼓樓區的“愛心茶攤”已連續十余年夏季為路人免費提供涼茶;在泉州,許多老字號藥店、社區服務中心自發設立涼茶點,甚至有些商家會在店門口貼上“免費涼茶,隨取隨用”的溫馨告示;在廈門,思明區的“愛心驛站”不僅提供涼茶,還備有防暑藥品……
這些涼茶點背后,是一個個平凡人的善心匯聚。它們就像散落在八閩大地上的文明火種,雖不耀眼,卻足以溫暖人心,照亮一座城的溫度。那些看似微小的堅持里,藏著中華文明最深厚的底氣。(長樂區委宣傳部(文明辦)肖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