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眾
文明福建
抖音號
福州烏龍江畔的千年古鎮螺洲,素有“小福州”之稱,這里不僅保存著完整的古建肌理,更孕育了無數文化名人。
位于這片人文沃土核心區的吳厝村,是《潛伏》主角余則成的歷史原型、隱蔽戰線英雄吳石將軍的故鄉,享有“英烈故里”的盛名。
千百年來,吳厝人將“忠孝傳家”的祖訓融入血脈,在烏龍江水的滋養下,沉淀出獨特的文化底蘊。如今,這個入選“福建省鄉村振興示范村”的傳統村落,正以文化為魂、生態為底,探索出一條保護創新、文旅融合的鄉村振興之路,逐漸成為福州城市慢生活的文化新名片。
烏龍江畔 赤子丹心照青史
毗鄰烏龍江的吳厝村江墘埕1號,一座看似尋常的小院子,可斑駁的磚墻與古樸的門楣卻無聲述說著這里的不凡。它正是吳石將軍的故居。
推開厚重的木門,一座兩進的木結構院落映入眼簾。正廳保留著百年前的風貌,墻上懸掛吳石的畫像及生平事跡。“這些年,前來瞻仰吳石將軍的人越來越多,他是吳厝的驕傲。”吳厝村黨總支書記輕撫著展柜說,將軍用生命詮釋的家國情懷,至今仍激勵著后人。
吳石一生與國家民族命運緊密相連,解放前夕本有機會留在大陸,卻毅然選擇深入虎穴,只為心中“家國”二字。故居前的將軍廣場上,吳石的雕像巍然而立。石墻鐫刻其生平,以及詩句“驚濤拍孤島,碧波映天曉。虎穴藏忠魂,曙光迎來早。”這正是其傳奇人生的最佳寫照。
走進吳公祠堂,這里記錄著螺洲吳氏繁衍發展的歷程。祠堂右側專設吳石將軍紀念室,吳氏后人祭奠先祖時,無不駐足瞻仰他的風采。正殿兩側墻上,分別掛有《吳氏祖訓》和《吳氏祖誡》,開篇即明示“忠君親上以報國恩,孝親敬長以篤人倫”“毋為臣不忠,毋為子不孝”。
據介紹,早在數百年前,“家國”早已寫進祖訓祖誡中,牢牢印在每一名吳厝人心中,成為吳氏子孫為人處世的行為準則。如今,螺洲已建成觀瀾小學吳石圖書館,并定期舉辦萃文讀書會(吳石原名萃文),讓紅色文化和名賢文化滋養青少年成長。
孔廟屹立 詩禮傳家啟后昆
與吳公祠堂一墻之隔的螺洲孔廟,始建于南宋末年,歷經數百年風雨洗禮,是目前全國唯一保存較為完整的村級孔廟,現為福州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螺洲孔廟建筑風格獨具匠心,廟前的欞星門采用三門六柱華表式結構,中門“雙龍戲珠”,左右為“丹鳳朝陽”,六柱雕有六條穿透龍柱、躍入龍門的鯉魚,生動詮釋著“學優登仕”的儒家理想和“鯉躍龍門”的科舉文化。歷史上村民多次募資修繕,傳承不斷,無不彰顯尊師重教之風。
今年6月,修繕一新的螺洲孔廟重新開放。施工團隊不僅精心修復屋面瓦作、墻體磚雕、木構梁架,更細致還原了飛檐翹角、彩繪雕刻等特色細節。改造后的孔廟內設有國學學堂、孔子文化展館等,未來將打造成為福州市民感悟儒家思想、體驗國學魅力、共享文化福祉的重要空間。
這座屹立近八百年的文化豐碑,既是吳厝村滄桑巨變的見證者,更是閩都文脈賡續的活化石。現年101歲的吳增琛老人至今清晰記得,小時候沒有學堂,先生便帶著大家在孔廟中授課,每天清晨,瑯瑯讀書聲不絕于耳。
正是這份對教育的執著堅守,讓吳厝這個小小江邊村人文鼎盛,英才輩出。明清以來,共走出舉人19名,進士6名,涌現出吳復、吳璋、吳石、吳仲禧等眾多名賢俊杰。一代又一代的吳厝孩子在此接受啟蒙,家國情懷浸潤一生。
如今,吳厝村延續崇文重教傳統,積極籌措資金改善螺洲中心小學辦學條件,近三年累計為村內考上本科和研究生的優秀學子發放獎學金6.8萬元,讓尊師重教的風氣代代相傳。
古鎮核心 山水人文活鄉村
每當暮色降臨,烏龍江畔的休閑步道便熱鬧起來。三三兩兩的村民和游客或悠閑泡茶,或漫步健身,歡笑聲與江濤聲交織在一起,勾勒出一幅動人的鄉村晚景圖。
隨著基礎設施的持續完善,螺洲古鎮的交通網絡、生態環境不斷優化升級,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游客慕名而來。
吳厝古渡口邊,村里通過鄉賢理事會籌集30萬元資金,重建了明朝的水木清華亭,今年更是通過“福建省鄉村振興示范村”項目,爭取250萬元用于渡口歷史建筑改造。吳育松介紹,這個承載著歷史記憶的古渡口,將恢復昔日“螺渚春煙”“平波澄練”的風貌,成為吳厝村集文化展示、旅游觀光、休閑娛樂于一體的文化旅游新場所、新地標。
作為“田螺姑娘”傳說的發源地,螺洲古鎮正迎來新的發展機遇。眼下,省級歷史文化名鎮旅游配套基礎設施提升工程(一期)建設如火如荼。吳厝村搶抓這一歷史機遇,充分發揮地處古鎮核心區的優勢,深度整合孔廟、螺仙勝跡等文化資源,精心打造“帝師家訓”“螺仙奇緣”等特色研學線路。同時,通過盤活閑置資產,引導返鄉青年創業,培育出特色餐飲、精品民宿、研學空間等新興業態。
如今,“榕樹下拌面”的地道風味、“古厝發屋”的懷舊體驗、“相心道中醫養生館”的傳統療法、“古鎮漂流圖書館”的文化氛圍,已成為吳厝村遠近聞名的“網紅打卡點”。這些新業態不僅帶動了周邊環境整體提升,更吸引了大批年輕人返鄉創業和村民“就近上崗”,助推集體經濟和村民收入實現“全面開花”,讓千年古村煥發出前所未有的生機與活力。
“我們始終堅持‘三重’發展理念——重地域特色、重文化傳承、重可持續發展。”吳厝村黨總支書記表示,下一步,吳厝村將繼續深挖地方文化特色,創新開展民俗文化活動,培育文旅經濟新增長極,構建多元化增收體系,全力打造具有福州特色的鄉村振興示范樣板,讓“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美好藍圖在這里成為現實。(福州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