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眾
文明福建
抖音號
德化寶美村的優(yōu)秀家風代代相傳。東南網(wǎng)記者 林婕 攝
德化縣龍潯鎮(zhèn)是全國文明村鎮(zhèn),這里以深厚的家風文化底蘊為基,以多元的文明實踐陣地為臺,讓移風易俗在潛移默化中落地生根,讓文明新風在互動體驗中浸潤人心。
家風家訓作表率 移風易俗見實效
龍潯鎮(zhèn)寶美村蘇氏家廟,既是家風家訓館,更是傳承優(yōu)良傳統(tǒng)的核心場所?!般”M忠孝,奉行禮義;敦親睦族,誠信和氣;勤讀詩書,努力進取......”瓷板畫鮮活呈現(xiàn)著蘇氏的家風家訓,《龍井蘇氏》《德化蘇氏》等刊物承載著家族的精神密碼。據(jù)記載,龍井蘇氏入閩始祖蘇益于唐光啟元年(公元885年)隨王潮義軍入閩,任泉州都統(tǒng)領軍使,鎮(zhèn)守閩南,晚年建蘆山堂。蘆山堂蘇氏名人輩出,其家族精髓凝聚為32句、128字的《蘇氏家訓》。
“移風易俗非口號,需人帶頭,更需文化滋養(yǎng)。”德化縣龍潯鎮(zhèn)寶美村村委會工作人員蘇逸林介紹。
在寶美村,老先生蘇堯棠便是移風易俗的積極踐行者和推動者。多年來,他帶頭摒棄陳規(guī)陋習,倡導文明新風。不僅如此,每年8月,他還會牽頭組織開展獎勵優(yōu)秀學子活動,以實際行動鼓勵年輕一代勤學向善,讓崇尚學習、尊重知識的良好風氣在村里蔚然成風。這種以家風帶民風、以民風促村風的方式,讓移風易俗工作有了堅實的文化支撐和群眾基礎。
文明陣地筑平臺 文化浸潤育沃土
移風易俗的深化,離不開文明實踐陣地的有力支撐。在德化縣,位于龍潯鎮(zhèn)丁墘村太平宮窯的閩臺陶瓷文化藝術創(chuàng)作交流基地等文化地標,正以其獨特魅力助力文明新風的傳播。
“這些場所既是德化代表性的非遺體驗點,也是重要的文明實踐陣地?!钡禄垵℃?zhèn)丁墘村村委會副主任李文芳說,“我們旨在為群眾打造沉浸式、互動式的文化體驗平臺,讓大家在感知陶瓷文化脈動的同時,體悟文明的深意?!?/p>
文明實踐點太平宮窯作為德化縣“窯火傳薪路 瓷都文明行”文明實踐文化精品路線的重要一環(huán),人們可在漫步中零距離對話陶瓷文化。市民與游客通過親手拉坯、彩繪的沉浸體驗,在陶瓷藝術的精妙技藝里,潛移默化地感受誠信、匠心、和諧等文明理念的獨特魅力。
德化縣委宣傳部有關負責人表示,無論是蘇氏家廟的家風傳承,還是太平宮窯等陣地的文化體驗,均以多元形式推動著文化保護傳承與文明實踐的深度融合。它們如同遍布城鄉(xiāng)的文明“驛站”,讓群眾在參與中提升素養(yǎng),使移風易俗在文化浸潤中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東南網(wǎng)記者 林婕 林杰 通訊員 李宏圖)
記者手記
今日龍潯鎮(zhèn),家風家訓的精神根系已然深扎,文明實踐陣地的磁吸效應持續(xù)釋放,移風易俗的累累碩果日益彰顯。其以家風潤民風、陣地促實踐的“雙輪驅動”模式,生動詮釋了德化縣以文化為魂、以陣地為橋的精神文明建設路徑,為新時代譜寫鄉(xiāng)村文明新篇章提供了富有啟迪的“德化樣本”。
文明實踐點太平宮窯深受學生歡迎。文明德化 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