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眾
文明福建
抖音號
“王奶奶,您家樓道的紙箱子堆在這兒,萬一著火了很危險!咱們一起清理下吧。”7月14日清晨,屏東社區“假日成長課堂”的10名小學生手持記錄本,在黨員志愿者的帶領下逐棟開展巡查,正式拉開了“晨巡實踐課”的序幕。
今年暑期,屏東社區以黨建為引領,創新推出“黨旗領航?假日同行”暑期課堂,將常態化開展的“晨巡晚議”制度與暑期課堂相融合,為6-12歲兒童打造了“實踐+學習+參與”的暑期成長新場景,讓孩子們從“參與者”轉變為社區治理的“小管家”“小議員”,為基層治理注入青春活力。
晨巡實踐:小腳步丈量社區 “小管家”初體驗
“晨巡不是‘走過場’,是要當社區的‘小眼睛’!”7月23日的晨巡隊伍里三年級學生彤彤在檢查19號樓消防設施時,認真記錄下5個消防栓的狀態,發現1個壓力不足,當即反饋給社區。“這些問題會登記到社區‘民生臺賬’,當天聯系物業解決。”社區工作者說道。
如今,這樣的“小管家”在屏東社區有10名——這是“假日成長課堂”首批報名的孩子。每天8:30-9:30,他們分組跟隨晨巡隊伍、物業人員或網格員,在小區開展“微巡查”:檢查綠化帶是否有垃圾、健身器材是否松動、商鋪門前是否亂停亂放……黨員志愿者邊巡查邊講解:“晨巡是社區治理的‘早班車’,咱們小朋友的眼睛最亮,能發現大人容易忽略的小問題。”
“以前覺得社區治理是大人的事,現在才知道,撿起一片垃圾、記下一個隱患,都是在為社區出力。”五年級學生浩浩說,“今天我們發現2號樓的路燈不亮了,物業李阿姨當場打電話給維修師傅,說馬上就能修好!我覺得特別有成就感。”
晚議議事:小腦袋匯聚智慧 “小議員”獻良策
傍晚時分,結束課業輔導的孩子們圍坐“議事廳”,開始了“議事課堂”環節。他們以“社區小議員”的身份,積極參與討論:從“樓道燈太暗影響出行”、“快遞柜數量不足”,到“寵物糞便需及時清理”、“老人活動區座椅太少”,孩子們提出的建議都被認真記錄,并分類反饋給社區。
“上周關于‘增設寵物便紙箱’的建議,已聯系廠家定制,下周三就能安裝到位!”“晚議”公示辦理進度,讓孩子們的 “金點子”落地有聲。家長吳女士感慨:“孩子以前遇事總找家長,現在學會主動向社區反映問題,成了家里的‘社區觀察員’,責任感明顯增強了。”
晨巡晚議小管家 社區治理新傳人
從“看娃”到“育人”,基層治理有了“新傳人”。截至8月初,“假日成長課堂”已開展晨巡實踐5次、收集兒童建議8條(其中5條已推進解決)。孩子們紛紛表示:“社區就像大家庭,我們要和黨員叔叔阿姨一起把家建設得更好。”
城東街道屏東社區依托“晨巡晚議”制度,讓孩子們在參與中增強主人翁意識,不僅豐富了暑期生活,更探索出一條“黨建引領、多方參與、代際共治”的基層治理新路徑,為社區治理培育了“新傳人”,有效推動了共建共治共享良好氛圍的形成。(寧德文明網 朱文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