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眾
文明福建
抖音號
在上杭縣舊縣鎮農貿市場里,有一處不起眼的豆腐攤,已靜靜佇立了五個春秋。這里沒有攤主值守吆喝,也沒有電子監控緊盯,架子上的豆腐卻永遠碼得最是誘人——白嫩的水豆腐透著清亮,仿佛輕輕一掐就能溢出汁水;金黃的油豆腐泛著油光,裹著剛出鍋的溫熱香氣。
攤位旁側,塑封的付款碼已被無數次摩挲得泛白,旁邊小木板上“3元/塊,自助掃碼”的字跡,雖經風雨洗禮日漸淡去,卻依舊清晰得如同舊縣人淳樸透亮的心。
攤主李大姐的一天,總隨著晨霧一同蘇醒。每天天剛蒙蒙亮,她就騎著小電驢,載著滿車新鮮出爐的豆腐趕到市場。停穩車后,她手腳麻利地將豆腐一塊塊碼滿貨架,又仔細核對了付款碼的位置、確認價格牌沒有歪斜,才轉身離開——她還要趕回家忙活其他生計,便將這方小小的豆腐攤,完完全全托付給了街坊鄰里。
老街坊們提著菜籃子路過,總會輕車熟路地拿起兩塊水豆腐,掏出手機對著付款碼“嘀”一聲,整套動作自然得就像從自家冰箱里取東西;偶爾遇上網絡故障,有人會先拍下付款碼,等回家連上網絡,便立刻補上錢款;也有人急著趕車,取走豆腐時會輕聲跟空攤位念叨一句“回頭補你”,到了傍晚,準會特意繞回攤位把錢付清;就連初來乍到的外地游客,看清木牌上的字后也沒有絲毫猶豫,自覺掃碼付款,臨走時還會跟同行人感慨:“這地方的人的心真透亮,連個無人看管的豆腐攤,都這么讓人放心。”
五年來,墊豆腐的木架邊角添了不少歲月磨出的痕跡,漆面也有些斑駁褪色,但架子上的豆腐,從沒少過一塊;每天收攤時李大姐清點錢款,也從沒差過一分一毛。
這方不足一米寬的無人豆腐攤,藏著舊縣鎮最動人的文明密碼——無需監督、不用提醒,街坊鄰里間的默契與信任,早已悄悄融入每日“掃碼取豆腐”的尋常里。一塊豆腐雖小,裹著的卻是人心底實打實的溫暖。(上杭文明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