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眾
文明福建
抖音號
“纖云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七夕節,這個承載著浪漫愛情傳說的古老節日,歷經千年風雨,始終是中華文明情感表達與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然而,高價彩禮、鋪張浪費等現象,卻讓這個美好的節日蒙上一層陰云。亟需推廣新風理念,讓文明之光穿透陰霾,照亮千年浪漫。
倡導文明婚俗,為愛情“減負”。當前,部分地區仍存在的“高價彩禮”“豪華婚宴”等現象,不僅加重家庭經濟負擔,更扭曲了婚姻的本質。恰逢七夕到來,應抓住契機,積極倡導文明婚俗。一方面要樹立正確導向,通過集體頒證、家風宣講等活動,引導青年養成“重感情輕物質”的婚戀觀。另一方面要推廣文明做法,大力推廣“集體婚禮”“旅行婚禮”等新模式,將傳統婚俗與現代理念結合,節省開支的同時,更保留獨特記憶。此外,還應該進一步完善制度建設,通過寫入村規民約的方式,明確彩禮上限、宴席標準,對惡俗婚鬧等行為劃定紅線。
深挖文化根脈,為傳統“賦能”。七夕不僅是象征愛情的節日,更是關乎中華文明的“活態基因庫”。從“穿針乞巧”的技藝傳承到“拜魁星”的求知祈愿,從“種生求子”的生命禮贊到“蛛絲卜巧”的自然崇拜,這些習俗蘊含著先人對智慧、勤勞與和諧的追求。而激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新時代生命力,重點是推動現代性轉化,為傳統賦予“新動能”。比如利用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開設“七夕文化課堂”,通過手作巧果、編織中國結等活動,讓青少年沉浸式感受非遺魅力。或將七夕元素融入文旅項目、文創開發,設計“鵲橋相會”主題游園會、推出七夕形象手工藝品,讓古老傳說與現代生活產生共鳴。
踐行節儉理念,為文明“提質”。節儉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現代文明的重要標志。針對節日期間存在的過度消費、攀比浪費等問題,則需積極構建“多維立體”的節儉體系。首先是理念引導,倡導適度消費理念,推進文明餐桌建設,鼓勵情侶在家自制晚餐、在外打包剩菜,杜絕攀比浪費現象。其次是串聯資源,盤活公共文化空間,免費開放圖書館、文化館等場所,興辦讀書會、詩詞朗誦等七夕文化活動,實現“零成本”文化體驗。最后是示范引領,黨員干部帶頭踐行節儉辦節,比如廣泛開展“清廉七夕”主題活動,黨員干部簽訂《移風易俗承諾書》,以“廉潔婚禮”帶動社會風氣轉變。
浪漫,不是物質的堆砌,而是心靈的共鳴;不是短暫的喧囂,而是文明的沉淀。浪漫七夕,讓我們從文明開始。為傳統婚俗探尋創新表達,讓傳統文化煥發時代活力,將傳統美德融入現代文明,以文明之光照亮千年浪漫。(涵江區委文明辦 陳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