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眾
文明福建
抖音號
文明風8月28日訊 8月27日下午,三明市藝術館三樓演播廳內掌聲雷動,“抗戰烽火圓夢中華”情景短劇展演在此圓滿落下帷幕。這場以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為核心的文化活動,由中共三明市委市直機關工委、中共三明市委文明辦聯合主辦,三明市藝術館、三明市歌舞劇院協辦,約200名市直機關黨員干部代表現場觀演,在鮮活劇情中重溫烽火歲月,在動情演繹里感悟精神傳承。
本次展演籌備歷時5個多月,工作人員深入市、縣兩級機關單位挖掘素材,專業編導團隊對32個報送節目多輪篩選打磨,最終9部佳作脫穎而出,以“烽火歲月?山河不屈”“精神豐碑?永恒銘記”“奮進征程?逐夢復興”三大篇章,串聯起抗戰英雄壯舉與跨時空精神傳承。
第一篇章“烽火歲月?山河不屈”用地方特色藝術喚醒歷史記憶。明溪縣的《山河有愛》再現普通民眾建軍從目睹山河破碎到投身抗戰、壯烈犧牲的英雄軌跡,其后代傳承愛國信念的情節令人動容;泰寧縣以國家級非遺“泰寧梅林戲”為韻,通過《我要抗日》唱出青年李永祿的家國豪情;將樂縣的《遠去的清晨》借南詞北調,還原協和農校學子組建“晨呼隊”喚醒鄉民的熱血場景。
第二篇章“精神豐碑?永恒銘記”聚焦不同群體的抗戰堅守。三明市民政局的《千里走單騎》講述陳維風徒步22天、肩挑教育火種奔赴大田學村的傳奇,詮釋“福建西南聯大”的堅守;市總工會與市工人文化宮聯合帶來的《代號71》,刻畫出三明籍抗日先驅林大蕃變賣家產、組建游擊隊,11位親人“滿門英烈”、共赴國難的壯舉;市煙草專賣局的《只有犧牲才有勝利》,展現知識分子羊棗以筆為刃、身陷囹圄仍堅守信仰的民族氣節。
第三篇章“奮進征程?逐夢復興”實現歷史與當下的跨時空對話。三明市稅務局《抗戰的旗影在飄》與永安市《烽火樂章》,以跨越時空的旋律,串聯起蔡繼琨、章文莘等先輩用音樂喚醒民族覺醒的往事;中西醫結合醫院的《聽診器里的誓言》,將1942年永安戰地醫院林素梅醫生“以竹為鑷”救死扶傷,與2020年三明援鄂隊方艙抗疫的故事相連,彰顯出兩代醫者的仁心傳承。展演尾聲,全體演員合唱《如愿》,臺下觀眾起立和唱,在莊重氛圍中回望歷史、致敬先輩。
值得一提的是,120余名參演者均為市、縣機關黨員干部及家屬,年齡跨度從6歲到70歲,無一位專業演員。他們利用下班后、周末排練,70歲退休老黨員深夜對鏡練臺詞,6歲孩童反復琢磨隨父“千里走單騎”的艱辛感,部分演員還主動查閱史料還原歷史場景。總導演江錦華坦言,最初擔心非專業演員難擔重任,但排練中演員們的投入徹底打消了顧慮:“他們憑借滿腔熱情投入其中,在沉浸式參與中接受抗日精神的熏陶,用實際行動傳承新時代抗戰精神的時代價值,讓紅色基因在平凡身影的演繹中煥發新的活力。”
三明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干部夏麗珍是《聽診器里的誓言》演員之一,她所在團隊自發創排作品:“我們想展現民族存亡時,‘白衣戰士’也是守護希望的力量。”她表示,排練是深刻的精神洗禮,讓自己對醫者使命有了更深理解。
觀演者深受觸動,三明市自然資源局干部徐玉潔說:“閩西先輩護山河、傳信念的故事讓我震撼,我會賡續紅色血脈,立足崗位守護三明綠水青山。”
據悉,下一步,三明市委市直機關工委及三明市委文明辦將持續以“紅色領航”為要求,推動紅色故事、抗戰精神融入機關黨建與精神文明建設,激勵黨員干部在新時代新征程中擔當作為。(三明市委市直機關工委 三明市委文明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