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眾
文明福建
抖音號
“我知道七夕又稱為‘乞巧節’。”“關于七夕,我知道牛郎織女的傳說。”……8月27日下午,在泉州市鯉城區常泰街道樹兜社區蔣氏家廟前,孩子們爭先恐后講出自己對七夕節的認識。
原來,為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進移風易俗、弘揚時代新風,鯉城區委宣傳部(文明辦)、鯉城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聯合舉辦“我們的節日·七夕——‘鯉’趣七夕·家承雅韻”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常泰街道專場),旨在豐富群眾節日精神文化生活,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
大家圍在一起制作糖粿。施遠圻 攝
“在閩南地區,七夕節有一個充滿溫情的別稱——‘七娘媽生’。它遠不止于傳說中牛郎織女的浪漫相約,更承載著對家庭美滿的深切祈愿,寄托著父母祈求子孫平安順遂的樸素愿望,所以此次活動選擇在蔣氏家廟舉辦,并邀請親子家庭參加,一起玩游戲、看表演,提前過七夕節。”鯉城區委宣傳部工作人員陳麗蓉介紹道。
來自泉州市第二中心小學常泰校區的學生們帶來了詩歌朗誦,采用對誦、齊誦與合唱的不同形式將《迢迢牽牛星》《秋夕》《乞巧》等經典七夕詩詞串聯起來,展現牛郎織女星河相望的經典;沈君越小朋友則帶來閩南講古《我有一個契母是仙女》,繪聲繪色地講述泉州人如何將對“七娘媽”的信仰融入生活……蔣氏家廟前,一個個精彩的演出,贏得觀眾的陣陣掌聲。
值得一提的是,家廟內還專門設置了特色美食體驗區。居民們不僅可以品嘗到香甜軟糯的七夕傳統美食糖粿,還能在現場親眼見證、親手體驗這一節令小吃的制作過程。社區里的奶奶、阿姨們紛紛化身“民俗老師”,耐心地手把手教孩子們如何將糯米粉揉成團、塑出形態,每一個動作里都藏著代代相傳的匠心與祝福。
孩子們在家廟內玩游戲。施遠圻 攝
今年11歲的闕瑜柔同學得知社區要在家廟內制作糖粿,便跟著外婆一起來參加活動。“一直以來,我都很喜歡吃這種糖粿,但沒有自己動手制作過。”在外婆手把手的指導下,她一點點揉搓糯米團、細心塑形,體驗著傳統小吃的制作樂趣。不一會兒,一個個潔白圓潤的糖粿就在她手中誕生了。“雖然做得沒有外婆好,但自己做的特別甜!”她捧著自己制作的糖粿,笑容中滿是成就感。
家住樹兜社區的居民陳啊春對在家廟舉辦這樣的活動贊不絕口。她認為,這樣的活動不僅讓大家在動手體驗中感受到傳統節日的氛圍,更拉近了鄰里之間的距離。“大家聚在一起做糖粿、看表演,有說有笑,特別有人情味。”她笑著說,“尤其是孩子們,既能玩得開心,又能了解老一輩的習俗,真的是一舉多得!”
據介紹,接下來,鯉城還將在中秋、重陽等傳統節日期間,持續開展形式多樣的“我們的節日”系列主題活動。通過深入挖掘節慶文化內涵,積極創新活動形式,廣泛動員社會各界參與,進一步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進社區文明建設,讓傳統文化在現代生活中煥發新的生機與活力。(東南網 鯉城區委宣傳部 施遠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