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眾
文明福建
抖音號
他是智取遵義的開路先鋒
也是新四軍隊伍中的政工楷模
從閩西山區的造紙學徒
蛻變為功勛卓著的開國少將
他就是王集成
王集成(1907—1983),福建上杭才溪村人。由于家庭貧苦,王集成12歲便輟學回家做學徒,成為一名造紙師傅。1929年,在紅四軍的策應下,才溪農民暴動成功,王集成積極參加打土豪分田地的斗爭,翌年便加入中國共產黨。
參加革命后,王集成從紅軍宣傳員干起,戰功卓著。1955年,他被授予少將軍銜。
智取遵義 功載史冊
1935年1月3日拂曉,紅四團在江界突破了烏江防線,控制了渡口,上級給紅六團下達指令:立即跨過江去,迅速前進,直取遵義城!
遵義城地勢險要、易守難攻,且敵人兵力雄厚、裝備精良,時任紅一軍團二師六團政委的王集成深知這場戰役的重要性。
他立即組織人員收集情報、分析敵情,并親自勘察地形、制定作戰計劃,這次行動“要仗打得好,還要傷亡少,又要節省子彈,要多用點智慧。”
20世紀30年代的遵義城 圖源:國家記憶
通過俘虜摸清了遵義城敵人的底細后,王集成和團長朱水秋共同制定了一個極具冒險精神卻又巧妙非凡的計劃:化裝成敵人,利用俘虜去詐城,智取遵義。
1月5日晚,紅六團冒著大雨出發了。急行了兩個多小時以后,大雨停了,王集成他們裝成敗退下來的樣子,慌慌忙忙往城根跑去。通過化裝成敵人,王集成他們進入遵義城,斷了電線,收拾了城樓上的敵人,二三十個司號員就一齊吹起了沖號。這時,后續部隊像風一樣向街里沖進去。大多數敵人還沒來得及穿衣服就當了俘虜,只有少數敵人狼狽不堪地從北門逃竄了。
1月6日早晨,紅六團宣告遵義城解放了。當第一縷陽光灑滿大地時,遵義城已經插上了紅軍的旗幟。智取遵義的成功,為黨中央召開遵義會議創造了條件。從此,遵義這座古老的城池,便和中國革命的勝利緊緊聯結在一起。
政工楷模 轉戰江南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后,王集成受黨中央派遣,從延安回到閩西游擊根據地,任閩粵贛軍區政治部主任。
當時閩西紅軍正籌備改編為新四軍,戰士們思想不通。王集成向戰士們講述遵義會議和智取遵義的故事,指著地圖痛斥:“日軍侵占大片國土,國難當頭,抗日則生,不抗日則亡!”他拿出朱德戴“十二角星”軍帽的照片開導:“不能為一頂帽子丟了民族大義。”戰士們心結漸解,換上新軍服。
新四軍二支隊北上抗日誓師大會現場 圖源:才溪鄉調查紀念館
1938年7月,王集成和司令員張鼎丞、參謀長羅忠毅等率隊進入江寧、當涂、溧水等地開展敵后抗日游擊戰爭。
初到江南,為了宣傳我軍的政治主張,使人民群眾了解我軍的宗旨,王集成要求指戰員嚴格遵守“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尊重當地群眾的風俗習慣。
每到一地,他都帶領干部深入群眾,調研生產生活,用方言宣講抗日政策;文工隊演活報劇、唱救亡歌,讓“抗日必勝”深入人心。戰士們幫老鄉挑水劈柴,醫生上門送藥,群眾感慨:“新四軍來了,夜不閉戶,睡得安穩。”軍民同心,抗日局面日漸興旺。
抗日先鋒 屢建奇功
為壯大人民武裝力量、籌集軍餉以及整頓江北游擊隊,新四軍軍部決定成立江北工作委員會,王集成擔任工委書記,協助江北游擊隊爭取了巢南大刀會起義,主持完成了擴軍3000、籌款10萬和整頓游擊隊的任務。
抗戰初期,王集成(前排中一)與周恩來、陳毅等中共領導人合影。圖源:才溪鄉調查紀念館
不久,王集成擔任江北游擊縱隊政治部主任,指揮部隊在無為縣照明山迎擊桂系三個團進攻。
激戰中參謀長犧牲,他臨危受命指揮,指揮部隊激戰兩天,打退了國民黨軍的進攻,使局勢轉危為安。毛澤東親發電報嘉獎:“敵眾我寡下保全力量,難得!”
憑借軍事指揮
與政治工作雙優的特質
王集成多次帶領部隊
在極端困境中戰勝敵人
所轄部隊
曾被授予“鐵錘子團”殊榮
從閩西到江南
王集成以
卓越政工能力和軍事智慧
在抗日烽火中書寫了動人篇章
其事跡至今為后人傳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