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眾
文明福建
抖音號
近年來,詔安縣白洋鄉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和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始終將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作為重要政治任務,堅持正確政治方向、輿論導向和價值導向,緊緊圍繞“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不斷完善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機制,持續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深耕厚植 筑牢文明實踐的堅實基座
白洋鄉突破傳統室內空間布局思維,以“陣地共建、資源共享、活動共辦”為原則,依托玉樓村廉政文化教育基地,通過“三融三促”模式實現陣地升級。將黨建學習基地與家風家訓館、愛國教育長廊有機融合,打造“一廊兩館三廣場”立體空間布局。開發“家風故事會”“紅色記憶展”等特色課程,將《習近平關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風建設論述摘編》與本地鄉賢事跡相結合。運用“理論宣講+情景劇”“理論宣講+非遺表演”等創新模式,組建“賢達宣講團”“銀發宣講隊”等特色隊伍,讓理論宣講更具感染力。
建立“三級示范創建”機制,包括鄉級示范所、村級示范站、網格示范點,在全面實現“標準化”建設的基礎上,打造了玉樓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示范所,并組織各村書記現場觀摩,每月開展“一月一比拼”活動,設置“陣地建設、活動創新、服務實效”三大評比維度,促進文明實踐所(站)全面建設提升。依托“七位一體”功能平臺,即理論宣講室、市民教育室、文化活動室、科普宣傳室、體育健身室等,實現“15分鐘文明實踐服務圈”全域覆蓋。
實施“三化三提升”工程,構建“視覺+聽覺+體驗”多維宣傳矩陣。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黨的二十大精神、村規民約、優秀家風家訓、移風易俗、倡導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等為主題,開發“方言快板講理論”“非遺木偶演政策”等特色節目。形成“陣地全覆蓋、活動全參與、服務全鏈條”的文明實踐格局,讓群眾在耳濡目染中學理論、強思想,真正實現“陣地建在群眾家門口,服務做到群眾心坎上”。
詔安白洋鄉新時代文明實踐所開展“我們的節日·端午”主題文化活動
眾木成林 匯聚志愿服務的溫暖力量
激活志愿力量,繪就鄉村文明新圖景。立足白洋鄉實際,以“8+N”志愿服務體系為抓手,組建了由黨員干部帶頭、賢達能人參與、村民自愿加入的“田埂紅馬甲”志愿服務隊。建立“周行動、月計劃、季總結”工作機制,每月初通過村務公開欄、微信群發布“文明實踐月歷”,常態化開展“清潔家園”環境整治、留守人員關愛等特色服務。目前白洋鄉玉樓村文明實踐志愿者數量達195人,今年累計開展“助農秋收”“端午送粽”“重陽敬老”等主題活動30場次,服務群眾超千人次,讓“有時間做志愿者、有困難找志愿者”成為鄉村新風尚。
創新理論傳播,奏響田間地頭強音。組建“青年講師”“紅色巾幗”兩支特色宣講隊,把理論宣講搬到古榕樹下、曬谷場上。緊扣農時農事,在春耕備耕時開展“科技下鄉助豐收”宣講,在端午節期間舉辦“我們的節日·端午”主題活動,利用“世界讀書日”組織“農家書屋讀經典”活動。通過“方言土話+典型案例”的宣講方式,讓黨的二十大精神化作“苞谷話”稻谷言”,持續掀起學習大熱潮,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入腦入心。
展望未來,白洋鄉將持續深化“文明實踐+鄉村振興”融合模式,把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打造成為“聚民心、暖人心、鑄同心”的基層陣地。下一步,白洋鄉將緊緊依托志愿活動開展激發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成效,動員和激勵廣大干部、群眾積極投身鄉村振興建設,讓文明實踐之花在鄉村田野綻放,為鄉村振興注入持久精神動力。(詔安縣委文明辦 白洋鄉沈思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