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眾
文明福建
抖音號
“以前村民逢紅白喜事便大操大辦,現在流程簡化了、人情負擔也少了。”在鄉村振興的時代浪潮中,閩侯縣青口鎮后福村村民劉大爺說。在移風易俗主題公園,移風易俗志愿服務隊成員正用方言向村民宣講新規,為鄉風文明建設提供了積極力量。這個曾不起眼的小村莊,總人口僅1100余人,卻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奮勇前行,榮獲省級森林村莊、省級建設典型村等諸多稱號,其成功經驗為我們提供了寶貴的借鑒。(8月29日 文明風)
文化賦能是后福村鄉村振興的重要引擎。非遺傳承與產業融合,讓古老的村莊煥發出新的生機。后福村有著傳承幾代人的肉燕手藝,2022年投入150萬元打造的肉燕博物館,成為集文化展示、非遺體驗、直播帶貨于一體的復合空間。在這里,村民劉依伯向游客展示燕皮制作技藝,讓這門傳統手藝得以更好地傳承和發揚。同時,后福村積極與高校開展合作,將肉燕產業與高校研學深度融合,為產業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漫步在“后福裡厝”村史步行街,現代化裝飾與街角老宅相得益彰,人文、歷史、產業等多元素融合共生。破舊民房改造成的文化街區,既保留了鄉愁,又增添了看點。文化的力量不僅豐富了村民的精神生活,也為鄉村經濟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吸引了眾多游客前來觀光體驗,推動了鄉村旅游的發展。
生態蝶變是后福村鄉村振興的堅實基礎。后福村之美,不僅在于文化的傳承,更在于對生態環境的精心呵護。曾經水體渾濁的梅溪河,如今清澈見底,可見魚蝦游動。近年來,村民個人捐資新建的小橋,橫跨在小溪流上,與碧水綠柳構成了一幅自然與人文相融的美麗畫卷。以“福蘊后福、動見未來”為主題的新運動場也即將投用。環境的改善讓村民的生活幸福感大幅提升,大家更有熱情投入到村莊建設中。在村委會的引導下,許多村民將自家庭院改造成了“微菜園”,既美化了環境,又增添了生活情趣。良好的生態環境是鄉村的寶貴財富,后福村通過生態保護和環境整治,實現了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雙贏,為鄉村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文明潤心是后福村鄉村振興的精神支撐。移風易俗與志愿服務在村莊中樹立了良好的新風尚。村民曾經逢紅白喜事大操大辦,如今在移風易俗志愿服務隊的宣傳引導下,流程簡化,人情負擔減輕。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成為村民學習、交流的好去處,農家書屋、多功能廳豐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村里積極開展各類文明實踐活動,如移風易俗評話巡演、迎春送聯、愛心慰問等,并通過“積分制”引導村民自覺參與村莊治理。這些活動不僅增進了村民之間的感情,也增強了村民的集體意識和責任感。文明的力量如同春風化雨,滋潤著村民的心田,讓鄉村充滿了溫暖與活力。
后福村的“和福”故事是鄉村振興的生動典范。文化賦能、生態蝶變、文明潤心這三個方面相互促進、相輔相成,共同推動著后福村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不斷前進。在未來的鄉村振興征程中,我們應借鑒后福村的成功經驗,攜手共進,寫好更多鄉村振興精彩故事,讓更多的鄉村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福州文明網 蒼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