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眾
文明福建
抖音號
文明風9月10日訊 “按壓深度要達到5-6厘米,頻率保持每分鐘100-120次,這樣才能有效幫助心臟恢復跳動。”9月9日,三坊七巷南口人頭攢動,醫護志愿者手把手指導居民練習心肺復蘇,一場主題為“急救普及惠鄰里 文明實踐護安康”的“急救地攤”文明實踐活動在此熱鬧開展,將實用急救知識送到居民“家門口”。
活動現場。鼓樓區委文明辦 供圖
此次活動由鼓樓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主辦,中共鼓樓區委宣傳部、中共鼓樓區委文明辦、鼓樓區衛健局、鼓樓區紅十字會、福建省醫務志愿者協會、鼓樓區總醫院、十街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聯合承辦,鼓樓區檢察院、福州瑞來春堂、南街街道城管中隊、五鳳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鼓東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福州市紅葉公益服務中心、福州市林則徐小學、各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幸福里)協辦。活動深度響應“文明中國·人人有禮”主題傳播活動號召,以提升居民應急處置能力為核心需求,將“人人參與”的活動理念融入“地攤式”科普形式,打破傳統培訓時空限制,讓急救知識普及成為文明實踐的生動載體。活動當天,不少市民駐足參與,在輕松氛圍中學習急救技能,讓碎片化時間變身“安全充電時刻”。
居民使用人體模型學習心肺復蘇按壓。鼓樓區委文明辦 供圖
活動現場,幾個“急救地攤”各有側重,圍繞居民日常可能遇到的緊急情況展開服務。在心肺復蘇教學攤位前,區紅十字會志愿者通過人體模型進行演示,拆解按壓、通氣等關鍵步驟,居民們輪番上陣實操,志愿者逐一糾正動作細節;五鳳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攤位上,醫護人員現場演示海姆立克急救法,生動講解成人、兒童不同場景下的操作要點,讓“異物卡喉怎么辦”不再是難題。此外,針對常見外傷處理、AED使用方法等實用內容,志愿者也在現場進行理論講解,確保居民能聽得懂、學得會、用得上。
愛心茶攤。鼓樓區委文明辦 供圖
除了急救教學,現場還藏著不少“暖心彩蛋”。愛心單位分發的急救知識小手冊里,滿滿都是應急“干貨”;“愛心茶攤”前,志愿者為往來游客和市民遞上清涼茶水,解渴又暖心;鼓樓區委文明辦設置的急救知識互動問答環節,更是吸引眾人踴躍參與,答題者收獲小禮品的同時,也加深了知識記憶;福州瑞來春堂的中醫科普攤位前,醫師們耐心解答常見病防治疑問,分享中醫養生小妙招,讓健康服務更全面。“以前總覺得急救離自己很遠,今天親手練了心肺復蘇才知道,關鍵時候這技能能救命!”參與活動的市民陳阿姨拿著剛領到的急救手冊,不住點贊。
這場“急救地攤”活動不僅是技能的傳遞,更是文明的踐行。既呼應了“文明中國·人人有禮”的號召,讓守護生命成為鄰里間最溫暖的禮儀,也彰顯了“明禮福建人”的擔當,讓互助互救融入鄰里日常,讓文明之風吹遍坊巷的每一個角落。(鼓樓區委文明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