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菠蘿嶺社區的甘女士在紅亭愛心超市里為女兒選購作業本。
近日,在廣西南寧市江南區菠蘿嶺社區,又一家愛心超市熱熱鬧鬧地開張了。與其他愛心超市不同,該超市不單只面向社區的困難戶和低保人群,而且是首次嘗試市場化運作,對所有的市民開放。一頭是超市盈利,一頭是困難戶受惠,這副擔子怎么挑才能不打踉蹌,如何走才能走得遠?
盈利與愛心兩不誤
紅亭愛心超市菠蘿嶺店店面不大,日用商品卻一應俱全。與普通超市有所不同,它以城市低保戶、殘疾人、70歲以上老年人及生活出現暫時困難的邊緣戶為主要幫扶對象。超市有企業和江南區愛心協會兩個東家,商品按照市場價格銷售,所得的利潤企業和愛心協會對半分成。企業所得的部分用于超市自身的發展,愛心協會所得則轉化成提貨卡和優惠卡,用來扶貧濟困。
獲得愛心提貨卡的居民可以按照100元/月的標準,免費提取超市的商品,江南區愛心協會一個月分兩次發放給居民。領取了愛心優惠卡的居民,則可以享受超市商品零售價的6折起優惠。
受助對象按需選購
家住菠蘿嶺東三街134號的甘女士,拿著愛心優惠卡走進紅亭愛心超市,選購了食用油、醬油、鹽、洗衣粉等,還幫女兒選了幾本作業本。甘女士告訴記者,她愛人已經中風癱瘓5年,7歲的女兒上小學二年級,生活來源就靠領取低保和親戚朋友的資助,生活用品都得“摳”著來。
在超市的收銀臺,手持愛心提貨卡的胡寧朝正在等待收銀員計價,他也買了一大籃子日用品。胡寧朝眼睛有殘疾,妻子去年患白血病去世,家里還有一個83歲的老母親。社區見他比較困難,主動上門幫他辦理了一張愛心提貨卡。
“居民能按需選購,這也是愛心超市市場化運作的一個優勢。”江南區愛心協會相關負責人陳小鵬說。
超市運作透明化
陳小鵬說,愛心超市他們已經籌備了幾個月,運作方式也已經反復推敲論證過。為保證超市運作的透明度,將惠民承諾落到實處,愛心協會已經和超市簽訂了協議。超市使用一個獨立賬戶,進貨、出貨時資金的流動可以在賬戶里清清楚楚地顯示出來。超市的進貨臺賬和出貨票據由會計負責,而會計由愛心協會指定。此外,協會還會派人參與超市的日常經營和管理,不定期地檢查超市的賬戶。就連超市商品的價格,協會也已經拿來與附近的華聯超市做過比較,相差無幾。
陳小鵬還介紹,以前愛心協會經常要為愛心超市的貨源和經營等奔忙,現在“輸血”變成了“造血”,他們要操心的,一是對超市進行監管,二是如何將超市收入惠及更多的困難戶。(據《南國早報》報道)
責編:林芳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