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售票的公交車大家已司空見慣,無人值守的菜攤估計不少人還是第一次聽說。在南海謝邊村就有這樣一個售菜檔,而且這種“無人售菜”的模式在這個村子已延續了30年,它在考驗當地人誠信的同時,也成為當地一道獨特的風景。
顧客自覺投幣沒人耍賴
走進謝邊村,一排排參天的樹木讓人頓時覺得神清氣爽。沿著謝邊涌向東走50米,一條筆直的小巷一直向村中延伸,無人售菜檔就在村子中間。
菜攤上所有蔬菜都已清洗干凈,整齊地擺放在瓷磚臺上。記者走近菜攤發現,每堆不同品種的蔬菜前都擺著一個鐵盒,鐵盒中插著一塊標有“五毛”、“一元”等價格的木牌,盒子里還有很多五角和一元的錢幣。
上午11時許,到菜攤前買菜的顧客多了起來。記者看到,一名推著板車的中年女士來到菜攤前,取走一捆韭菜和一把西洋菜之后,先后將一個五角的硬幣和一張一元的紙幣放入鐵盒中。在記者觀察的一個小時內,先后有7名顧客前來買菜,都無一例外地將錢自覺投入鐵盒。有的人沒有五角零鈔,便自行從鐵盒內找回相應的錢幣。盡管無人監督,卻沒有一個人“耍賴”。
“沒有人看守,就不怕別人不給錢嗎?”面對記者的提問,已經古稀之年的謝阿婆高聲笑道:“不會的,我們這個無人售菜檔能開到今天,要是人人都不給錢,早就開不下去了。就算客人身上暫時沒帶零錢,偶爾一次不給也沒關系。”
“無人售菜”已30年
謝邊村村民呂阿婆告訴記者,這個無人售菜檔已延續30年了。由于當時很多村民農活較忙,白天摘了菜后卻沒時間守在菜攤前賣。于是有人嘗試著將菜洗干凈后放在檔口,有需要的顧客買菜時只需要把錢放入菜攤前的盒子中即可。沒想到這種方式經過一段時間嘗試后效果非常好,幾乎所有的顧客都會自覺地給錢。
記者和幾位村民攀談時了解到,謝邊村有近1000名村民,這些菜都是村民自己種的。在這里出售的主要有生菜、菠菜、芥蘭、菜心等十幾個品種,買菜的都是本地村民和在這里打工的外來工。無論什么菜都是五角或一塊錢一把,菜主一般都是早晨將菜擺好,到傍晚時分便各自取回賣剩的蔬菜和錢。
“無人售菜檔考驗了我們的誠信,但也是我們村一道特別的風景,這在別的地方是看不到的。”談及這個無人售菜檔,謝邊村村民臉上滿是自豪。
責編:zs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