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風4月8日訊(通訊員 左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應從小事做起,從改革一些千百年來的耕作和生活習慣做起。福建省浦城縣老區雙桐村改變長期以來農戶用“老虎灶”燒柴做飯習慣,普及使用被人們稱之為“廚房三寶”的沼氣、太陽能、電熱水器,節約了資源,保護了森林和植被,使萬畝森林成為旅游景點,該村被省上評為“森林人家”。
“封山育林”換得“森林人家”
“你家房前栽翠柳,我家后園種紅杉;村東山凹育毛竹,村西塢塘植松樹;贏得荒山片片綠,換來溪河碧如玉;‘廚房三寶’省資源,創建和諧大自然”。在閩北的浦城縣富嶺鎮老區基點村雙桐村,你會處處聽到這樣的群眾自編自吟的歌謠。日前,筆者隨縣人大調研組到雙桐村就“幸福工程”落實情況進行調研,得知該村在新農村建設中實施“封山育林” 戰略, 推廣使用沼氣、太陽能、電熱水器,取得很好的成效。
在雙桐村的農戶家里,筆者見到許許多多農戶的廚房都用上沼氣、太陽能,有的還裝有電熱水器。二女戶李金牙深有感觸地說:“家里有了沼氣、太陽能這玩意,星火做飯方便多了,也就不愁沒男孩子干砍柴這一重力活了……。”
雙桐村地處閩浙兩省交界,森林資源十分豐富,其中生態保護林有2萬來畝。長期以來,農戶用“老虎灶”燒柴做飯,嚴重破壞森林生態環境,再加上前些年發展食用菌項目要柴薪做原料和燃料,山上林木資源銳減,生態環境更加惡化。當地
人大代表、有識之士紛紛呼吁:保護森林資源,再造秀美山川。
2001年,雙桐村兩委廣泛征求群眾意見,將生態村建設擺上重要議事日程,村里決定在全村實施“封山育林”計劃,將各家的“老虎灶”廢棄,普及使用沼氣、太陽能和電熱水器。
計生二女戶李天娟丈夫在外打工,她每年養肉豬四五頭,在豬欄旁建了沼氣池,她告訴說:“她將可用沼氣灶暖泔水喂豬,用太陽能水為豬洗澡,新農村建設真讓人享得美。”
縣人大代表、村支書李錫仁,指著那層層疊疊綠得像碧波一樣的森林說:“我們實施‘封山節能’戰略后,山更綠水更清了,‘森林人家’的牌子就是這樣拿來的。如今,逢喜慶節假日,到我們這里旅游的人不少。”他扳著手指,一五一十地向筆者算了一筆帳,按每個農戶平均每天三餐共用40斤柴薪計算,一年要燒柴近1.5萬斤,全村400戶就要燒去600萬斤,按每立方米1700斤柴計算,可折成3530立方米柴,按林業部門每畝林木8立方米蓄量,相當于440畝山林。節約了資源,保護了環境,這樣的大好事可做的啊!
責編:趙舒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