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力:有關部門的指導和聯動
張明俊介紹,民政部門既是民間組織的登記管理機關,又是專業類慈善組織的業務主管部門。全省現有36個縣級以上的慈善會,都是在各級民政部門直接組織籌備、提供開辦經費和辦公場所等條件下成立的。
省慈善總會成立之初,首先開展的重點救助項目是“助孤工程”,由于慈善機構網絡不健全,從調查摸底到確定對象,以至層層部署、簽訂協議、發放助養金,都是依托民政部門進行的。
我省財政、稅務、衛生、殘聯、婦聯等部門也為慈善組織開展工作提供了多方面的支持和配合,大大增強了慈善組織的影響力和社會向心力。
“特別是省內媒體的熱情參與,為在我省傳播慈善精神營造了良好的社會氛圍。”張明俊說,多年來,福建日報、福建電視臺、福建廣播電臺、教育電視臺、海峽都市報等新聞媒體和中央駐閩新聞單位,始終與省慈善總會緊密合作,對慈善活動給予了充分關注,福建日報還推出了一批有影響力的專版。
凝聚力:社會各界的積極參與
“慈善資源的動員和開發,始終得到社會各界和熱心人士的熱情參與,他們慷慨解囊,感人至深,每一筆慈善資金都凝聚著無私奉獻的愛心。”張明俊說。
據了解,目前企業回報社會日益增多,逐步成為慈善機構募集資金的主要來源。如晉江市慈善總會,籌集善款6.5億多元,企業界作了很大的奉獻。境外慈善資源初步開辟,五年多來,省慈善總會接受境外、海外人士捐贈共1639萬多元。
“項目”帶動籌資,正逐步成為募集慈善資金的重要渠道。幾年來,省慈善總會與中華慈善總會、國際慈善機構合作,得到項目資助款5000多萬元。一批企業、社會團體、宗教界也定向或非定向捐資助孤、助殘、助學。還有普通民眾主動到省慈善總會捐款,為困難群體奉獻愛心。
目前,我省民眾慈善意識進一步普及,對慈善活動參與度正在提高。扶危助困、奉獻愛心,已形成一種社會導向。
公信力:樹立良好慈善公益形象
張明俊說,省慈善總會自成立之日起,就十分注重自身建設,要求工作人員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廉潔自律,以高尚的情操、敬業的精神扎實工作,樹立良好的慈善組織公益形象。
總會以樹立公信力為核心,不斷強化內部管理、健全規章制度和行為規范,制定了慈善項目的運作流程以及管理、監督、反饋制度,及時公布省慈善總會項目執行情況以及社會捐款的來源和使用、去向等信息。省慈善總會接受6次財務審計,都得到充分肯定。
張明俊表示,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提出,“要以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為基礎,以基本養老、基本醫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為重點,以慈善事業、商業保險為補充,加快完善社會保障體系。”這既闡明了慈善事業在社會保障領域的地位和作用,也對加快慈善事業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省慈善總會將深入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進一步加強慈善意識宣傳,引領更多的人參與慈善活動,使慈善事業在社會保障中發揮更大的作用。(記者 黃楓)

“慈善在海西 志愿者在行動”12日在福州啟動
責編:林芳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