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教育理念、營造閱讀環境,培養青少年閱讀習慣
“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就是他(她)的閱讀史。”民進中央副主席朱永新指出,“人的早期閱讀經驗對一生的閱讀習慣和生活方式有著基礎性作用,因此推廣閱讀的重點人群應該是中小學學生。”
“讀書真的很快樂。”本次讀書活動月中被評為成都市“首屆讀書小明星”的牟子超說,他也以自身經歷倡導全市中小學生“在讀書中尋找快樂”。據介紹,今年讀書活動月期間,成都市將在全市大中小學校中開展以“我讀書、我快樂、我成長”為主題的讀書演講活動,引導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進行閱讀,以愉快的心情汲取書籍里的養分。
“凱普萊特和蒙太古兩大家族宿仇多年,蒙太古家有個兒子叫羅密歐,一次他混進凱普萊特家的宴會,被凱普萊特家的獨生女朱麗葉深深吸引住了。”伴隨著讀者的講述,在讀者游園活動現場,由模特扮演的“羅密歐”與“朱麗葉”,根據作品中的故事情節不斷擺出各種造型。除《羅密歐與朱麗葉》之外,《三國演義》、《神雕俠侶》、《哈利·波特》等中外文學作品的著名場景也通過模特們的COSPLAY式扮演得到了再現。這些展臺前都圍滿了興趣盎然、躍躍欲試的中小學生。
此外,讀書日主題拼圖、智力填字游戲、親子卡通樂園、《孫悟空三借芭蕉扇》木偶戲表演,以及《傲慢與偏見》、《簡·愛》等電影,也讓小觀眾們過足了癮。
“從平面到立體,從單調到豐富,這些生動活潑、形式多樣的表現手段,在很大程度上吸引了青少年的關注。”活動現場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我們籌劃這一系列活動的出發點,就是希望將青少年從枯燥呆板的說教中解脫出來,通過最直觀的形式,了解書籍的魅力,體會閱讀的樂趣,吸引他們重新回到書籍世界里‘快樂讀書’。”
“從國際上看,各個國家都高度重視青少年閱讀習慣的培養,把培養青少年閱讀作為培養新公民的主要任務。”柳斌杰表示,“我們一方面要改革教育理念,將青少年從為學習而閱讀中解放出來,體會到閱讀的樂趣,享受到閱讀的快樂;另一方面,要營造閱讀環境,包括開展閱讀促進活動,開展課外閱讀活動等,引導學生閱讀,增長知識。”
發揮學校教育優勢,形成個人、家庭和社區讀書聯動
據了解,本次讀書活動月還開展了圖書推薦活動。通過“老師向同學推薦一本書”、“同學向老師推薦一本書”、“孩子向家長推薦一本書”等活動,營造師生同讀一本書、同學同讀一本書、父母子女同讀一本書的讀書氛圍。在此基礎上,再由學生家長向他們的同事和朋友推薦一本好書,并不斷延伸擴展,從而使閱讀成為市民自覺的精神追求。
馬國倉說,成都市開展的圖書推薦活動科學而有新意。通過學生影響家長,再由家長影響身邊的同事,將讀書活動影響范圍逐漸擴大,這種做法將實實在在推動社會形成全民閱讀的良好氛圍。
在成都郫縣德源小學里,幾名同學正圍攏在“親子共讀小報”展板前閱讀點評。據介紹,這是學校開展以讀書為主題的親子活動的一項。德源小學校長楊躍箭告訴記者,學校通過在全體學生中開展“我與父母共做一份小報”“父母見證我成長——個人作文集”等活動,讓學生家長重新拾起書本。在此基礎上,還將通過“社會細胞”家庭的作用推動讀書活動走向社區。
楊躍箭校長說,目前正在開展的讀書活動走進學校、走進家庭、走進社區的“三走進”活動,目的在于將學校、家庭和社區教育資源進行整合,構建教育共同體。通過在學校中開展讀書普及活動,對家庭和社區形成聯動效應,從而帶動整個社會閱讀風氣的形成和文化建設的開展。
四川省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郭虹認為,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需要建立社會協同、公共參與機制,需要廣泛動員社會資源和社會公眾參與其中;同時,在城市化進程中也需要通過搭建“婦孺皆可行”的讀書平臺,提升市民的整體素質和他們的幸福指數。從這個意義上講,成都市鼓勵全體市民參與到讀書活動中來,體現了管理理念的進步。
“成都市開展個人、家庭和社區讀書聯動的做法對于知識交流和建設學習型社會很有意義。但同時也需要通過各方努力,創造出更多引導和推動市民閱讀的樣式和途徑。”郭虹說。(記者 余長安 賈宇)
責編:林芳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