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風7月17日訊 7月14日至17日,全國文明城市考組對廈門市新一輪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進行復查。復查主要采取隨機暗訪、網絡調查、聽取匯報、查看資料、整體觀察等形式進行。
16日上午,全國文明城市考評組聽取了廈門市新一輪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匯報。市領導何立峰、劉賜貴、陳炳發、黃杰成、洪碧玲、邵華、丁國炎、徐模、鐘興國、詹滄洲、凌希、杜明聰、曾國玲、何清秋、黃詩福、潘世建、黃菱、葉重耕、裴金佳、陳維欽、莊威、翁云雷,省委文明辦副主任張萍,部隊領導李善修、趙閩陽、占成忠、張勇等以及各區、市創建指揮部組成單位領導出席了會議。會議由市委副書記、市長、市文明委第一副主任、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指揮部第一副總指揮劉賜貴主持。會上,考評組組長、中央文明辦秘書組巡視員鐘聲指出,這次復查考評是對首批全國文明城市三年來創建工作的一次全面考核和檢驗,依據考評結果將對首批全國文明城市進行重新確認并排位,考評將嚴格按照“嚴謹規范、標準一致、一把尺子量到底”的原則進行,旨在鞏固創建成果,提高創建水平,促使全國文明城市在文明創建中繼續發揮示范作用。省委常委、市委書記、市文明委主任、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指揮部總指揮何立峰在會上致辭。他首先對考評組一行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他說,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既是全面提高廈門城市現代文明水平,增強城市綜合競爭力的重要載體,更是全市人民的共同愿望和自覺行動。廈門作為經濟特區,不僅應該發揮好改革開放的“窗口”作用,努力在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上走在全國前列;還必須當好社會文明進步的“窗口”,努力在實現“三個文明”的協調健康發展上作出示范和表率。廈門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不僅有利于加快自身的發展進步,提高市民的素質樹立城市的形象,也有利于增進臺灣人民對祖國大陸的認同感。
何立峰說,廈門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在2005年10月榮膺全國文明城市桂冠后,以榮譽為動力和新起點,堅持“文明路上不止步”,以高度的責任感和緊迫感,不斷創新創建工作機制,凝聚創建合力,持續深入的開展爭創新一輪全國文明城市的各項活動,有力地推動了廈門市創建工作再上新臺階。這幾年,廈門積極探索加快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的新思路、新途徑和新舉措,又好又快推進廈門新一輪跨越式發展,創造性地形成了具有鮮明沿海開放地區特色的科學發展模式——“廈門發展模式”。
他指出,在探索科學發展模式過程中,市委、市政府堅持以人為本,科學發展,高度重視精神文明建設,不斷賦予文明城市創建工作新的內涵。秉持“創建為民、為民創建”理念,遵循共建文明城市、共享文明成果的原則,廣泛開展創建文明城市活動,開拓創新、人人參與,真抓實干,務求實效,促進市民文明素質實現新的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得到新的提升,為廈門市新一輪跨越式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
他表示,這一次全國文明城市復查是一次很好的檢驗與推動,廈門將根據測評標準尋找差距,完善機制、改進措施,不斷深化文明城市創建,真正在“兩個先行區”建設中作示范當榜樣,為推進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和促進祖國統一大業做出歷史性貢獻。
市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市文明委常務副主任、廈門市創建文明城市工作指揮部常務副總指揮陳炳發在會上匯報了廈門市這幾年來的創建成效和主要做法。他說,廈門在創建新一輪文明城市過程進一步強化責任,創新機制,加強了工作保障;以人為本,共建共享,全面提高市民文明素質;注重實效,開拓創新,努力深化群眾性創建活動;依法管理,統籌發展,建設現代文明城市;著眼惠民,完善服務,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注重民生,強化保障,著力推進和諧社會建設,創建成為“民心工程”,得到了百姓的支持,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效果。
責編:趙舒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