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風7月21日訊(通訊員 董二連)近日,長汀盼盼食品有限公司與大同鎮李嶺村、東埔村簽訂種植意向書。按照意向書,采取“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兩村建立800畝的馬鈴薯、檳榔芋等生產基地,為公司提供生產原料,公司為村民解決馬鈴薯、檳榔芋的銷售問題,幫助農民增收,促進雙方互惠共利。這是大同鎮開展村企聯盟促發展的一個側面。
長汀縣騰飛經濟開發區坐落于該鎮轄區內。由于開發區不斷壯大,每年要新征地1000多畝,導致該鎮失地農民不斷增加,加上農村經濟基礎薄弱、文體設施滯后和農民素質偏低等落后狀況未能根本改變,企業用工尤其是熟練工人嚴重不足等深層次矛盾逐漸凸顯,企業數量多、實力強和農村勞動力多等村企比較優勢未能充分發揮,諸多問題一直困擾著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深入發展。為破解企業用工和農村精神文明建設資金瓶頸等難題,促進企業做大,村鎮做強,實現農村與企業的文明和諧發展,2006年以來,該鎮以此作為村企聯盟切入點,組織開展一企一村、一企多村、一村多企等多種形式的村企聯盟、村企共建活動,并建立了四種村企共建模式。
一是勞務合作型。以培訓失地農民,轉移農村富余勞動力,為企業輸送員工為主。日前,已有8個村與12家企業簽訂了勞務合作村企共建協議,為聯盟企業輸送了1300多個勞動力,經培訓的1156名農民成為現代產業工人,其中有240多位“4050”失地農民轉崗就業。二是農產品直供型。由聯盟村組的村民建立農副產品生產基地,負責供應聯盟企業員工每月生活所需的農副產品,雙方建立最直接的“訂單農業”關系。東埔村在與長誠鞋業公司聯盟后,每月為公司供應1.5萬公斤蔬菜、5000公斤糧食、1500多公斤豬肉,還有雞、鴨、蛋等,既保證了公司1900多名員工農副產品的供應,又解決了農產品銷售問題,幫助農民增加了收入。三是“公司+農戶+基地”型,由公司統一提供良種、農資、技術,統一管理、收購、銷售、新莊村與遠山農業發展公司結盟,公司在新莊村建立年出欄河田雞3萬羽、番鴨2萬羽、生豬1000多頭的基地,養殖收入占村民總收入的60%。四是公益捐助型。聯盟共建活動使很多企業資助結對村做好各種公益事業。長誠鞋業公司每年無償資助大同鎮6名特困大學生共3萬元;臺彗體育器材公司提供2萬元活動經費,協助紅星村成立“鄉風文明” 建設監督評議會,不定期對村風家風民風進行監督評議,營造崇尚先進、學習先進、追隨先進的氛圍。
責編:趙舒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