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每天都有一位穿著“環衛”字樣制服的女清潔工在威州中學板房辦公區清掃辦公室外的公區,整個辦公區顯得干凈整潔。“我叫余文香,地震后一直沒有很好的就業門路,9月30日,我有幸被聘為威州中學板房辦公區的臨時清潔工,每月可掙600元錢,還能照顧家里,挺好的。”和她經常見面了,她熱情地自我介紹。
縣市政管理局局長秦興全介紹:為徹底打贏大災之后無疫情這場攻堅戰,搞好安置點、鄉鎮、村的環境衛生,持續開展好健康促進工作,汶川縣各鄉鎮和安置點都配備了10到15名清潔工,專門負責環境衛生工作。
9月24日,筆者在去龍溪鄉布蘭村的山路上,連路都有村民站在危險路段為過往的行人觀察是否有垮塌跡象,指揮大家有序通過。布蘭村駐村干部肖強明說:“他們都是村上聘請的交通員,既可以掙點工錢,還能保證村道暢通,使村民重建家園的物資順利運回,這是一舉兩得的好事。”
廣東省湛江市對口援建龍溪鄉公路啟動儀式上,聯合村曾德旭等20多名村民拿著鐵鍬、鋤頭、撮箕在工地上干得熱火朝天。“我們本地人將發揮自身優勢,配合湛江市施工隊,做些力所能及的填方、砌邊坡和擋墻工作,共同修好到鄉政府的公路。”在家門口就業,參與到重建工作中,曾德旭很樂意。
“5.12”地震后,汶川縣新增設了衛生防疫、環境清理、物資搬運、傷員看護、治安維護、后勤服務、廢墟清理、基層勞動保障站協理、險情監測、環境綠化管理、消防協管、災區自然文化遺產及地震遺址保護、鄉村基礎設施臨時管護等13種公益性崗位為受災群眾提供就地就業的機會,把災后重建與就地就業充分的結合起來。
責編:蔡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