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突出學校、社會、家庭三條主線,構建三位一體的教育網絡
?。ㄒ唬┌l揮學校在德育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
一是深化校園文化建設。開展文明校園、德育示范學校創建活動,著力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工作。在學生、教師中開展"感恩、誠信、美德"為主題的童謠、格言創評,開展小故事、育人心得創評,開展師德師風演講和"弘揚中華美德"講故事比賽等活動,著力培育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二是深化學生養成教育。在中小學開設 "中小學生文明禮儀教育"地方課程,開展"三創一做"評比競賽活動。三是深化學生誠信教育。建立健全誠信教育機制,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誠信教育活動,開展"誠實好孩子"、"誠信標兵"評選和"誠信考試"活動,在中小學生中推廣《道德格言大漂流》、《誠信交流站》等誠信教育模式。
?。ǘ┌l揮家庭在德育教育中基礎作用
一是開展家長教育。邀請有經驗的專家學者、教師舉辦講座,提高家長的教育水平,在各縣(市、區)成立家長教育函授站,在各縣城中小學校、幼兒園成立家長教育函授教學點。開展家教研討活動,發動家長積極撰寫家教論文,編印家庭教育導報,提高家教理論水平。二是開展家庭教育系列活動。開展"家長開放日"活動,邀請家長到校聽課;開展"爭做合格父母、培養合格人才"的"雙合格"家庭教育宣傳實踐活動;開展創建"五好文明家庭"、"學習型家庭"等活動,通過開展活動,幫助和引導家長樹立了"先成人、后成才"的育才觀,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家庭環境。
?。ㄈ┌l揮社會在德育教育中的平臺作用
社區、村組等基層組織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作為一項重要任務,依托革命傳統教育基地、環保教育基地、勞動實踐教育基地、科普教育基地、禁毒教育基地等各類社會教育場所,以及社區各種活動陣地,有針對性地組織開展富有吸引力的思想教育和文體活動,如組織學生到工廠、農村、開發區、武警支隊等地去調查、參觀、訪問,讓學生走進社會、認識社會、了解社會。
三、依托紅色文化、基地、景點三種資源,創建富有特色的德育模式
?。ㄒ唬嵤?紅色文化"入校園工程
為深化青少年學生對紅色歷史的理解,弘揚愛國傳統,結合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和當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要求,組織全市黨史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編撰適用的地方教材和校本教材,使"紅色文化"入教材、入課堂。同時,為使"紅色文化"教育更加直觀有效,該市還把"紅色文化"編成富有贛南特色的采茶戲劇、山歌,開展"采茶戲、山歌"進校園活動。
(二)開展紅色教育"九個一"活動
在全市青少年中廣泛開展"讀一本紅色書籍,上一堂紅色教育課,看一欄紅色節目,唱一首紅色歌謠,誦一篇紅色詩文,觀一部紅色影視作品,游一次紅色圣地,講一個紅色故事,寫一篇紅色體會"等"九個一"活動,用經典帶動流行,以紅色熏陶孩子,使"紅色文化"教育入腦、入心。
(三)構筑革命傳統教育網絡
在全市建立73處"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健全教育基地工作聯系制度,制定活動計劃,利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開展"紅色文化"和"客家傳統文化"教育,深化革命傳統教育。實施"紅色文化"三進農家書屋工程,把"紅色文化"融入到農家書屋、社區文化建設中,在全市構建起革命傳統教育網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