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苗圃 1戶年收入近4萬元
灌口鎮雙嶺是集美區典型的靠山村,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促成這個村的盆栽種植歷史悠久。由于孤軍為營單兵作戰,加上生產管理技術粗放,長期以來制約農戶致富增收。2006年初,集美區動員和引導農民調整種養結構,因地制宜發展都市農業即刻得到農戶的積極響應,并于當年5月底,正式組建集美區首家雙嶺農富苗圃專業合作社,現場吸納社員40多戶,而且很快被列入福建省首批農民專業合作社試點單位。
首任合作社理事長吳宗誠介紹,發展規范化的生產、加工、流通及綜合服務的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是千家萬戶的小生產面對瞬息萬變大市場的必然選擇。按照自愿、民主、平等、互利原則,合作社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為支撐,以農戶為依托,以企業為載體。運作過程中不同于其他合作社的是:苗圃專業合作社采取農民土地入股即“責任田+大基地”的“股份制”和訂單生產即“大公司+小農戶”的“分散式”兩種生產經營模式,村民把土地作為股份與種植場合作合股經營,村民領取土地股份優先股金或土地租金,然后優先受雇成生產者并由此獲得工資報酬;訂單生產分散模式,則采用集約化經營的分散管理,形成互動效應。目前,合作社已有專業戶、技術能手、管理人才等70多家(個)農戶加盟。
社員廖春生說,合作社種植小盆栽品種100多個,出口產品以“虎尾蘭”為主,另外還生產朱蕉、合果芋、仙人掌、富貴竹等200多種觀葉植物,主銷日本、韓國等地,年營銷額達280萬,每戶收入近4萬元。
養肉羊 1頭純利潤約200元
合作社+商標+社員的具體操作模式,是廈門仙靈旗羊業專業合作社的獨創:按照“分散經營、集中管理,統一品牌、統一營銷”的原則,社員從羊業專業合作社以成本價購買種羊回去自己放養,由合作社免費為社員提供技術服務,待種羊養至約25公斤后,由合作社集中回收計量加工對外銷售,所得銷售收入經合作社直接劃入社員賬戶。這種模式很受駐地農民的歡迎。目前,先后共有當地及周邊30多家失地失漁農民入社。
目前在廈門,活羊年供應量至少3萬頭才能滿足廈門市場的需求。仙靈旗羊業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陳強說:“我作為一個年出欄1000多頭的肉羊場,這個數量遠不足進入廈門市場,因此通過建立合作社發展肉羊養殖生產,同時帶動當地農戶包括周邊一些失地失漁農民發展養殖,這幾年肉羊的價格總體呈上升趨勢,市場潛力較大”。他說,種羊主要靠吃草,不用跟其他養殖爭飼料,合作社同時為社員提供儲藏、包裝等服務,放養成本低所以效益相對較高。位于集美區田頭村的廈門仙靈旗羊業專業合作社,于2007年9月底組建,為2003年底由陳水強創辦的廈門優質山羊無公害生產基地發展演變而成,引進的有四川南江黃羊、江西萍鄉麻羊等多個優良品種。現有社員40多戶,種羊存欄600多頭,年出欄1500多頭。
采訪時,陳水強仔細算了一筆帳,肉羊毛重1公斤14元算是保本,如果20元,1公斤的利潤便可以達到6元。像現在的價格賣到20多元,1頭羊可以賺200多元。“年終歲首喜事多,肉羊價格更加好。”他說。
責編:陳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