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農合首次將重大慢性特殊病種納入基金補償范圍,同時降低起付線、提高補償;加大投入,改造提升百所鄉鎮衛生院;探索開展社區醫生聯系家庭責任制,推動社區衛生服務工作……去年,我省衛生工作著力構建“民本衛生”,以持續發展的實效惠及廣大城鄉群眾。
繼2007年新農合提前一年實現全省覆蓋后,去年,全省新農合保障水平進一步提高,籌資水平提高到90-100元(其中財政補助80元,個人出資10-20元),全省籌資總額20.8億元。截至去年9月底,全省新農合參合人數2317.50萬人,參合率91.9%,較2007年提高6個百分點;新農合基金支出121656.97萬元,其中住院補償(含定額住院分娩)支出120167.16萬元,住院補償99.4萬人次,次均補償1209.02元,比2007年提高近130元,實際補償比例31.3%,比2007年提高4個百分點。
去年,我省首次將10種重大慢性特殊病種的門診治療費用納入基金補償范圍,包括:惡性腫瘤化學治療和放射治療(含白血病)、重癥尿毒癥透析、器官移植抗排異反應治療、精神分裂癥治療、慢性心功能不全、再生障礙性貧血、系統性紅斑狼瘡、癲癇病、高血壓(含中風)、糖尿病。
起付線進一步降低、補償比率提高。鄉鎮衛生院住院起付線基本控制在100元,補償比例80%左右;縣級醫院起付線300~400元,補償比例60%左右;縣級以上和縣外醫療機構起付線600~800元,補償比例40%左右。封頂線統一提高到4萬元。
此外,去年,我省投入12837萬元,建設項目161個,新建、改擴建建筑面積16.3萬平方米,加強鄉鎮衛生院基礎設施建設。同時,省級財政安排1800萬元,用于180所一般鄉鎮衛生院裝備X光機、B超、心電圖等基本診療設備;省級財政安排200萬元,用于鄉鎮衛生院衛技人員培訓。
去年,我省繼續推進社區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截至11月底,全省92.3%的市轄區、92.9%的縣級市,73.3%的縣開展了社區衛生服務,設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72家、社區衛生服務站332家,覆蓋人口660.43萬。我省初步形成了以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主體,社區衛生服務站和其他醫療衛生資源為補充,條塊結合、以塊為主的社區衛生服務網絡。
同時,在2007年福州鼓樓、臺江、倉山和廈門思明等4個區開展社區醫生聯系家庭責任制試點工作的基礎上,將試點工作擴大到全省9個設區市,每個設區市選取2~3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展試點,覆蓋服務中心所在街道辦事處全部居民。通過組建社區衛生服務團隊,實行分片包干,建立社區醫生與居民家庭聯系通訊網絡,以家庭為單位實施上門服務,為居民提供周到、便利、可及的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保健服務。 (記者 段金柱)
責編:趙舒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