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食堂”“白領午餐”“支部建在樓上”“零星舊里改造”“志愿者服務隊”……在“全國文明城區”上海市靜安區,你不僅能看到高大的商務樓宇、整潔的市容市貌,還能從群眾口中聽到這些耳熟能詳的詞匯。
近年來,靜安區始終堅持把創建工作與“民心工程”相結合,走出了一條科學發展之路,打造出了一個令人矚目的文明先行區。
“創建文明城區,就要堅持為民、靠民、惠民的工作理念,把群眾的呼聲作為創建工作的第一信號,把解決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作為創建工作的重點,把群眾滿意度作為衡量創建成效的重要標準?!膘o安區區委書記龔德慶說。
靜安區的老齡人口比例占人口總數的1/4。近年來,一些高齡、病殘、孤寡老人的就餐問題日漸突出。為此,區里相繼建設了27個“樂齡家園”,每天為老人提供熱氣騰騰、營養搭配合理的午餐和晚餐,被老人親切地稱作“老年食堂”。在此基礎上,靜安區構造了完整的居家養老服務體系。
靜安區的商務樓里有10萬白領。一段時間以來,白領反映中午用餐困難。靜安區通過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發動一批有條件的大中型餐飲企業為白領供應午餐,社區單位在保障自身的前提下也接納白領“搭伙”,有效降低了軟性商務成本。
在靜安區的高樓大廈的背后,還有著成片的低矮舊房。從2008年開始,靜安區從政府財政里拿錢,對沒有商業開發價值的“零星舊里”實施改造。“開發商看不上的地方,政府不能遺忘,必須幫助這里的居民改善居住條件?!膘o安區區長張仁良說。
這幾年靜安區還對老式住房從外立面、廚房間、衛生間到水箱水管、電纜電線,都徹底地改造翻新了一番。
在靜安區的各大商業樓宇里,分布著大量新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面對黨員流動性增大、組織關系接轉難等新情況,靜安區在全國首創“支部建在樓上”的黨建新模式,讓眾多白領黨員找到了“家”。
只有關心群眾,才能發動群眾。靜安區在全市第一個組建了市民志愿者巡訪團,成為城市文明的“啄木鳥”。在數次區干部大會上,巡訪團拍攝的各種畫面全面“曝光”,對相關干部的觸動十分大。不用任何人催辦,出了問題的地方、部門馬上整改。
“成績只代表過去,現在一切要從零開始。”龔德慶告訴記者,在迎接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過程中,靜安區要以“不做一般化、做就不一般”的標準實現新一輪發展,要把世界發達城市中心城區作為追趕目標,努力縮小差距。在加強經濟建設的同時,還要用先進文化建設推進新一輪發展,打造“現代戲劇谷”等文化品牌。
責編:陳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