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促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春風拂綠彩云南
她是我國少數民族分布最多的省,3個人中就有一個少數民族;她是我國民族自治地方最多的省,民族自治地方占國土面積的七成多;她是我國人口較少的民族最多的省,人數10萬以下的人口較少民族有7個。
她就是民族風情多姿多彩的云南。
從新中國成立前后不同少數民族分處原始社會末期、奴隸制社會、封建領主制社會、封建地主制社會等不同發展階段,被稱為“一部活的社會發展史”,到如今各民族兄弟齊頭并進,在黨的民族政策春風吹拂下,云嶺大地上合奏著“共同繁榮發展”的時代之歌。
不讓一個兄弟民族掉隊
早春時節,香格里拉仍然雪花飄舞,而西雙版納已是熱浪襲人。云南地理環境獨特,各民族之間文化習俗各異,發展也很不平衡。云南省委、省政府把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發展作為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務,因地制宜,決不讓一個兄弟民族掉隊。
普洱市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縣瑤家山村王納碑村位于中老邊境一線,是一個“從雞屁股里摳雞蛋換鹽疙瘩生活”的地方。2007年,江城縣將王納碑村列為“興邊富民示范點”,狠抓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生產生活條件。目前,王納碑村已通路、通水、通電、通電話,過去想都不敢想的拖拉機、碾米機等也開始進入村民家。
從2005年起,云南實施“興邊富民”工程,2008年決定再投資100多億元,實施6大工程,辦30件實事。在交通、能源、水利、通信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中,云南重點向民族地區傾斜,民族自治地方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4年翻了三番多。
云南還探索推廣了“一族一策、一山一策、一族幾策”的經驗,扶持人口較少民族發展。2002年以來,各級財政共安排專項資金7.49億元,開展民族團結和興邊富民示范村創建活動。到2007年,云南民族自治地方生產總值連續5年實現兩位數增長,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大關,農民人均純收入突破2000元。西雙版納勐海縣布朗山鄉的達坎院老人專門寫信給中央領導,用樸實的語言和真摯的情感,表達布朗族人民過上幸福生活的喜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