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霞勝地 海西明珠
——泰寧全力打造全國最文明最安全的旅游區
文明風3月4日訊(通訊員 周觀華)泰寧,一個皇帝賜名的地方,一方原生野性的山水,一脈厚重輝煌的歷史,一座古韻猶存的明城。這里物華天寶,人杰地靈,這里丹山碧水、歷史悠久、文化深厚。當海峽西岸又迎來一個新的春天的時候,這一片丹霞勝地已是燦爛奪目。我們不能不為勤勞智慧的泰寧人民在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中,創造的卓越成就而贊嘆不已。
同繪藍圖 共鑄品牌
“山川鐘毓,碧水靈秀”,泰寧旅游資源十分豐富。上世紀80年代,泰寧旅游就跟隨著改革開放的步伐茁壯成長。從“新興旅游縣”到“旅游興縣”,到“全省一流實力的旅游縣”,泰寧歷屆領導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任接著一任干,帶領廣大干部群眾樹立了“敢為人先、爭創一流”的發展理念,泰寧旅游品牌從無到有,從有到強。如今,泰寧旅游日臻成熟,已開發開放了金湖、上清溪、古城、寨下大峽谷、地質博物苑、貓兒山、狀元巖、九龍潭八大景區。旅游要素愈加完善,現有和在建的賓館飯店58家,總床位達8000個,旅行社20余家,游船62艘,竹筏400條,旅游車輛座位500多個,購物商店300余家,娛樂場所32家,旅游設施總投入達10個億。
梅口鄉水際村村民熊意蓮說:“我們成立了家庭旅館協會,聯合經營,每天可以接待游客六、七百人,每戶一年平均收入四萬多元。”
梅口鄉水際村村民村民吳贊臣說:“現在我們大家一起入股,成立了游船協會,組建了游船公司,經營很規范。去年游船這一塊我就收入四、五萬元。”
近年來,海內外游客蜂擁而至,泰寧景區每年接待的游客達100萬以上;旅游收入每年以20%的速度增長。2008年全縣游客接待量突破200萬人次,旅游收入實現6億元。如今,泰寧逐步形成了以旅游為主的第三產業占GDP的1/3,旅游收入在農民純收入構成中占1/4,旅游從業人員占全縣總勞力的1/5的大旅游格局。
泰寧縣旅游管委會副主任廖應生說:“我記得當時這一帶的農民都是以打漁、耕田為生。現在臨湖的村子,特別是水際村可以說是幾乎100%的人在從事旅游,男的開船,也是船的股東,女人、老人開家庭旅館和飯館。”
泰寧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鄭劍波說:“泰寧的常住人口有13萬,現在我們的游客量已經達到了常住人口的十倍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