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集美區技術下鄉指導蔬菜春播追肥
現場傳授配方施肥,細心講解節水灌溉
文明風3月24日訊(通訊員 吳會明)俗話說,一年之計在于春。蔬菜播種直至定植后,為滿足其生長發育的需要,往往需要較多的追肥,追肥量一般約占作物全生育期總施肥量的三分之一甚至更多。如何做到科學施肥,不僅關系到蔬菜產量,而且影響蔬菜的品質。3月23日,廈門集美區農業部門組織農技人員兵分數路指導農戶春播追肥,受到普遍歡迎。
廈門集美區農技推廣中心土肥站的工作人員告訴筆者,隨著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蔬菜生產在集美區占有較大比重。為此,農技人員對區域內的青花菜和仙景芋、馬鈴薯及花生、甘薯等幾個主要農作物配方施肥方案進行深度研究,并根據省農業廳的方案和本區3414試驗結果,結合當地的生產實際,提出合理、科學的配方。同時,引導農戶積極應對全球經濟對農業生產帶來的不利影響,大力推行測土配方施肥新技術,幫助農民調整種植結構,努力實現增產增收。
在集美區后溪鎮西溪村楊先生的莊稼地里,農技人員遞上配方施肥方案的建議后,現場支招施肥方法。農技人員告訴他,如青花菜:生產指標1500-2000公斤/畝,畝需用純氮肥11公斤,純磷肥3.3-4.4公斤,純鉀肥4.95-6.05公斤。施肥時段可分為基肥:烤干有機肥200公斤/畝,鈣鎂磷27.5-36.7公斤/畝。接著又傳授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追肥的比例,以及因時因地制宜可采用的沖施、撒施、埋施等施肥方法。所到之處,一邊散發宣傳材料一邊示范推廣肥方法。
常言道:缺肥,收多收少;沒水,顆粒無收。據介紹,隨著保護地蔬菜生產技術的發展,與之相配套的滴灌技術得到廣泛應用,使設施追施方法走上自動化軌道。推廣應用滴灌設施進行追肥既安全、省工省力,又為作物提供澆灌時節水,效果很好。針對目前局部用水緊缺的實際,農技人員還督促農民節約用水,防止大水漫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