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在如山親情中延續
--寧化中沙供電所農電工張炎珠捐腎救弟的故事

3月31日,寧化城區一個僅67平方米的二手房里,午后的陽光從窗口探進。室內收拾的整潔亮堂,窗外的香樟樹長出的新葉被春雨濯洗得青蔥水靈。一位35歲、剛從南京軍區福州總院做完腎移植手術回到家中的女士,安祥地坐在小客廳的沙發上,頭發一絲不亂,臉上平和的笑容猶如室外的春光一樣溫暖而明媚。
她就是寧化縣中沙供電所農電工張炎珠。
“只要能救弟弟的命,我愿意把腎捐給他”
去年12月2日上午,在寧化縣中沙供電所上班的張炎珠,突然接到在永安軸承廠工作的弟弟張助河打來的電話,稱經三明市第二醫院檢查,自己被診斷為尿毒癥,急需住院治療并要求幫忙籌錢,電話那端的聲音幾近哭泣,一種不可預知的厄運悄然襲來。
張炎珠的心仿佛被人猛刺一下,弟弟才31歲,還沒結婚,幸福生活剛剛開始,是人生之中最生機蓬勃的時期。
當日下午,張炎珠請假與母親趕往永安。幾天后,她和母親帶著弟弟來到三明市第一醫院檢查。結果是一個殘酷無情的事實--尿毒癥。張助河返回了永安,在市第二醫院開始住院治療。“每周二次的血液透析,需1400多元的費用,讓我和母親喘不過氣來,看著弟弟浮腫蠟黃的臉。我們母女除了暗自流淚還是流淚”。張炎珠對當時的情景記憶猶新。隨后的20多天,張炎珠在永安照顧弟弟,密切關注弟弟的病情,同時托人打聽醫救方法。在與醫生和護士的溝通交流中,張炎珠知道弟弟病情十分嚴重,唯一辦法就是換腎。醫生告訴她,非直系親屬的配型成功率非常低,在直系親屬間配型的可能性大。
“沒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了,我是他親姐姐,他是我唯一的親弟弟,只要能救弟弟的命,我愿意把腎捐給他!”只有初中文化的張炎珠,了解到南京軍區福州總院能做腎移植手術,12月22日,一家三人來到福州。
12月25日,南京軍區福州總院為姐弟倆做了配型檢查。結果很讓人欣慰:完全匹配。也就意味著弟弟的病有峰回路轉的可能。張炎珠喜極而泣。
她發短信給教書的丈夫:“我與弟弟的腎匹配成功,請支持我捐腎救弟弟!”
張炎珠的丈夫張松柏是寧化濟村中學的一名英語教師。“說實話,收到短信的那天我心情是沉重的,一晚都沒睡好。炎珠在鄉下做農電工,月收入才1000來元,孩子才11歲,2004年在城里買了套二手房至今還欠4萬多元。負擔還很重,炎珠萬一將來有個三長兩短怎辦?”
配型成功回到家后,張炎珠就正式向丈夫商量捐腎給弟弟的事,張松柏以平常少有的嚴肅對張炎珠說:“一方是你至親的弟弟,一方是我深愛著的妻子,起初我是陷于兩難。現在我尊重你的選擇了。”在這節骨眼上,深明大義的張松柏顯得十分通情達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