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風9月10日訊(通訊員 吳黎橋)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服務人人享有。
為了讓更多困難群眾享有優質的法律服務,按照國家統一部署,我省法律援助便民服務主題活動已經全面展開。全省各地法律援助機構結合工作實際,突出本地區工作特點,出臺了一系列法律援助便民新舉施。這些舉措將為我省的法律援助服務帶來許多新的變化。
覆蓋面進一步擴大
全省各地根據經濟社會發展水平,適當放寬法律援助經濟困難的審查標準,降低法律援助門檻,滿足困難群眾法律援助需求。福州市明確提出2009年全市法律援助辦案總數比增8%以上。莆田市專門研究出臺了新的《法律援助受案范圍規定》,將勞動就業、社會保障、土地承包、征地拆遷、假劣農資害農等與民生問題緊密相關的事項納入法律援助的事項補充范圍。三明市人民檢察院 三明市司法局聯合出臺《關于推行履行代理民事行政申訴案件的辦法(試行)》的規定,將民事行政申訴案件納入法律援助范圍。
服務窗口更加人性
全省各地加強了“落地窗口”的建設,完善無障礙配套服務設施,為殘疾人、老年人等享有法律援助提供了方便。福州市制定了法律援助中心服務窗口的規范化建設的硬性目標,提出年內全市80%的法律援助中心要在臨街、一層等方便人員來往的地點設置專門接待場所。
程序更加簡化
全省各地都為低保人群、外來務工人員、零就業家庭、有特殊困難的殘疾人、老年人,發放了法律援助卡(證),簡化法律援助受理審查程序。對于情況緊急或者即將超過仲裁或訴訟時效的法律援助案件,可以先行受理,事后補辦手續。廈門市還提出對持有婦聯、殘聯、老齡委等各社團法律援助站出具的介紹信或證明的申請人免除經濟困難審查,直接提供法律援助服務。
法律服務更加優質
全省各地更加注重提高法律援助服務質量,嚴格實行首問負責制、服務承諾制、限時辦結制,保證受援人獲得優質、高效的法律服務。如莆田市逐步提高援助性調解在法律援助事項中的適用比例,明確鄉鎮法律援助站主要通過援助性調解等非訴訟方式為困難群眾提供法律服務,將訴訟類法律援助事項交由社會律師辦理。并通過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旁聽庭審等多種方式重點督辦重大疑難案件,保證受援人獲得優質、高效的法律服務。同時,探索建立律師事務所與鄉鎮法律援助站的掛鉤制度,提高法律援助案件質量。
責編:陳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