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年底,幾名顧客來到四川攀枝花市一家市級“青年文明號”儲蓄所,當他們向幾位儲蓄員咨詢時卻遭冷遇。幾天后,這家儲蓄所被當地媒體曝光,其門口的“青年文明號”牌匾隨即被摘掉。
“青年文明號活動必須實行淘汰制。”一名老團干深有感觸地表示,只有有了競爭,青年文明號才能保持持久的活力和動力。
青年文明號活動不搞“終身制”。2000年,團中央開通了“青年文明號監督投訴網站”,并公布投訴信箱;2001年,實行全國青年文明號公示制;2008年,青年文明號評選實行年度制。
被譽為“國門”的首都機場安檢站的全國青年文明號,曾因旅客投訴被摘了牌。大名鼎鼎的北京飯店,也曾因服務質量問題,收到全國青年文明號監委會的限期整改通知。截至目前,團中央聯合有關部委已取消了200多個單位的全國青年文明號稱號。
奪冠難,保冠更難。正像清河收費站站長趙雪松所說:“文明號是榮譽,更是壓力。為了不砸牌子,我們就要更下工夫,在我們這里,服務標準不是‘好’,而是‘優秀’。”
為職業文明注入豐富內涵
隨著時代的進步,青年文明號不斷為職業文明注入新內涵——
1996年,當窗口行業的服務成為老百姓抱怨較多的話題之一時,青年文明號推出了承諾文明服務的“青年文明號服務卡”。
2001年,當社會輿論一致認為中國的信用出現問題時,青年文明號又推出了誠信服務的青年文明號信用建設活動。
2008年,全國兩會提出,要由過去的“政府管理型”轉變為“政府服務型”。就在這一年,全國青年文明號進入農業部行政審批綜合辦公室。
“我現在是當天來當天走,從未白跑過。”8月28日,剛辦完手續的河南某種子公司負責人李忠感慨道,“現在這一條龍流水作業下來真是方便,整個手續過程公平、快捷、舒適。”
而說起以前自己跑審批的苦和累,李忠一言難盡:“以前都是分著做,在辦公樓里來回跑,辦公室有時還找不著,如果某司、局長不在,那就白來了……”
“一個窗口對外,統一受理,統一收費、統一回復,而不是讓申報人到處跑,求咱們辦事。”農業部種植業管理司司長陳萌山說,綜合辦一改過去有些機關單位“門難進、臉難看”的“官府衙門”作風,由以前的“管理企業”變為“為企業提供服務”,體現了管理部門職能的轉變。
越來越多的優秀青年匯聚到代表最高職業文明的青年文明號旗幟下。15年來,青年文明號活動從窗口行業走入工廠企業,開進國家機關,在全國26個行業(系統)的500多萬個青年集體中普遍開展,涌現出全國、省、地市級青年文明號30多萬個。
“現在堵車現象嚴重,我們就采取復式收費,運用MTC、ETC等高科技手段靈活實現通行提速,高效省時。”清河收費站站長趙雪松說。
“為了讓申請人足不出戶即可在線提交行政許可申請,我們采用CA電子簽名認證技術,實現了行政許可網上申請,不僅極大地降低了申請成本,更提高了行政效能。”農業部行政審批綜合辦公室的王主任介紹道。
在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誠信守信、文明服務、競爭效益、奉獻社會,已越來越深地根植在每個人心中,職業文明正逐漸成為人們的一種習慣。(記者 李立紅 實習生 邱晨輝)
責編:趙舒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