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素養,讓文明理念根植干群心中
“要建文明城,先樹文明人;先有文明人,后有文明城”。
這是武平縣實施“市民素質提升工程”時印發的《文明市民手冊》中唱響的口號。在實踐中,該縣樹立人本理念,廣泛開展現代公民教育活動,推進和諧社區、和諧家庭、和諧校園、和諧單位創建活動,讓群眾在創建中受到教育,在享受實惠中得到感悟。
在機關,全縣干部率先做到文明辦公、文明出行、文明交往,以機關帶基層,以干部帶群眾;在企業,開展評選“十佳誠信企業”活動,促進企業規范誠信經營;在學校,開展“告別陋習、做文明市民”活動,組織學生節假日上街集中宣傳。在縣城管理中,發動全民參與,開展城區亂擺、亂賣、亂停、亂放、亂搭、亂掛整治,確保做到攤位歸線、經營歸店、車輛歸點、廣告歸欄;對生活垃圾采取上門收集,對城區街道實行分段承包,保證路、街、巷道全天候衛生整潔……
打通了“經脈”,文明意識開始在整個城市流淌。武平縣逐漸形成了講文明樹新風的良好風尚,涌現出全國見義勇為先進人物劉庚明、全省孝老愛親先進典型童永蘭等一批先進人物。誠實守信、敬業奉獻、熱心助人、尊老敬賢的社會氛圍日漸濃厚,健康、科學、文明的生活方式得到廣泛認同。
武平縣還以城區鄉鎮為龍頭,帶動全縣開展農村精神文明連片創建活動,建設了一批“農民之家”、“農家書屋”等農村文體設施,豐富了村民農閑生活;開展“美德在農家”、“潔我家園、共創文明”、創建民主法治示范村、評選文明農戶等主題活動,促進了鄉風文明。
“人人有責、人人參與、人人受益、人人提高”。如今的武平,無論是城鎮還是農村,處處彰顯整潔、有序、文明、和諧、繁榮的景象。燦爛的文明之花,在武平大地上遍地開放。
文明縣城的創建,為經濟社會發展營造了良好環境,推動武平加快發展、走向崛起:2008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8.19億元,增長14.4%,成為1996年以來增長最快的一年;全縣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23.98億元,增長34%,是改革開放30年來增長最快的一年。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為創建省級文明縣城付出巨大努力的武平人,來不及擦干汗水,又已投入爭創“全國文明縣城工作先進縣”的新一輪戰斗,鞏固創建成果,再攀創建高峰。
責編:陳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