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風12月21日訊? 近日,省常務副省長張昌平做出批示,近年來,省氣象部門在閩西北烤煙種植區開展人工防雹作業,成效顯著,為增加煙農收入、促進地方經濟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烤煙是閩西北南平、三明和龍巖三地區春夏季的主要經濟作物和重要支柱產業,全省超過95%以上的烤煙種植區集中在該地區。每年3~7月份是閩西北地區冰雹多發時期,也是當地烤煙種植和生長的關鍵時期,冰雹引發的災害損失嚴重制約地方煙草經濟的發展。自2006年以來,在省、市政府的關心和省氣象局的支持下,南平、三明和龍巖三市氣象部門堅持把為農服務作為氣象工作的重中之重,積極與當地煙草部門合作,充分利用新一代天氣雷達等氣象探測設備,密切監視天氣過程,抓住一切有利天氣條件積極開展烤煙種植區的人工防雹作業。當地政府部門先后對人工防雹作業裝備投入共2600萬元,4年來,3市人工防雹作業裝備增加至105架,開展人工防雹作業1003次,共發射人工防雹增雨火箭彈6062枚。
通過煙草部門提供的數據評估分析,2006年之后,南平、三明和龍巖市烤煙年平均產量每畝分別增加0.25、0.38和0.97擔,共增加經濟效益12.16億元,人工防雹作業極大地避免和減少了冰雹對烤煙種植區的危害,保護廣大煙農增產增收,烤煙人工防雹作業投入產出比達1 :47。
氣象部門積極開展人工防雹、實實在在為民辦實事的舉措,受到當地政府的支持和煙農的廣泛歡迎。張昌平常務副省長在批示中強調,希望氣象部門繼續努力,并通過總結煙田防雹的成功經驗,進一步拓展氣象服務領域,提高氣象效果。
下一階段,省氣象局計劃在閩西北烤煙種植保護區內增加近程移動雷達探測設備,彌補新一代天氣雷達部分探測精度的缺陷,以提高對冰雹云的監測及預警能力。同時,進一步加強對冰雹路徑、閩西北地理氣候特點的研究,不斷完善人工防雹作業指揮系統,努力提升作業技術水平和裝備水平,加強部門間協調和信息共享,組織氣象信息煙農聯絡員隊伍培訓,加大防雹科普宣傳。并不斷推動農村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發布的能力建設,構建農村公共氣象服務體系,增強農村氣象防災減災能力,為農村改革發展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做出新的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