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創建家長學校,提高農村留守兒童監護人監護水平。以“為國教子、以德育人”為主題,市婦聯在各中小學校積極開展 “留守兒童示范家長學校” 創建活動,開辦“留守兒童爺爺奶奶家教培訓班”、“留守兒童托管親屬培訓班”、優秀家長教子育子經驗交流活動,使他們能夠切實承擔起教育孩子的重任。利用每年春節留守兒童父母返鄉之機,進行集中培訓,要求留守兒童父母做到“三個一”,即自學一點科學的家教知識,每月與孩子和班主任聯系一次,每年至少回家與孩子團聚一次,自覺加強與留守兒童的交流與溝通,引導家長重視子女保護和教育,慎重選擇外出方式、時機和地點,切實履行好監護人的責任。幾年來,共舉辦農村留守兒童實際監護人專題培訓班669期次,共有31.1萬人次參加培訓,通過培訓使留守兒童監護人的監護能力得到了進一步提高。2007年崇左市天等縣都康中心小學和大新縣桃城實驗中學的家長學校被全國婦聯授予“全國千所流動人口子女、農村留守兒童示范家長學校”。
(二)創辦農村學前留守兒童幼兒園,利用社會力量解決學齡前兒童教育問題。為了使農村留守兒童能夠盡早接受啟蒙教育,縮小與城市孩子之間的差距,同時緩解公立學校師資、場地不足等問題,崇左市積極鼓勵一些有實力、有資質的人員到村一級開辦幼兒園,接收2-6歲的學齡前兒童入園學習生活。幼兒園一般為日托,每天早晚學校有專車接送幼兒入園和放學,極大方便了留守幼兒和其監護人。
(三)推進寄宿制學校建設,滿足留守兒童寄宿學習和生活的需要。以農村學校布局調整為契機,積極推進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有關部門對農村寄宿制學校的職能進行轉變和擴充,把它作為家庭監護的補充。通過做好寄宿制學校的安全工作,增加寄宿生有效學習時間,加強寄宿制學校的規范管理等,滿足留守兒童寄宿學習和生活的需要。天等、大新等縣及時出臺了《寄宿制小學生管理辦法》、《寄宿制小學教師崗位職責》等管理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寄宿生食宿、學習、娛樂等相關管理辦法,明確各個環節、各個時段、各個崗位管理服務目標體系,使相關老師切實扮演好父母、保姆、老師三個角色,完成好管理、服務、育人三項任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