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做一件好事不難,可是要做一輩子的好事那就不易了。在建甌市老區迪口鎮就有那么一位熱心腸的人。幾十年來,他做的好事數也數不清,他被當地人親切的稱為"和事佬",他就是年近古稀的建甌市迪口村老人江根婢。
江根婢出生在一個世代耕農的貧苦人家,他小學還沒畢業就承擔起了繁重的體力勞動。1966年江根婢就光榮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他當過生產隊會計、小隊長、村干部、鄉鎮聘用干部。由于他教育子女有方,為人耿直大度,熱心公益事業。他被推舉為迪口老區中學校外輔導員、迪口中心小學家長學校教員,還被聘為迪口公安派出所廉政監督員。
迪口集鎮由于缺乏正規交易的農貿市場,占道擺攤設點經營的現象突出,嚴重影響了正常的交通秩序,老江就憑著個人的威望耐心細致的做個體戶的思想工作,使他們自覺的把自己的攤點搬到適當的地方經營。迪口村張某有三個兒子,老張日常所需的錢糧由三個兒媳婦供給,但由于不是平均分擔,其中一個兒媳不愿承擔,造成婆媳關系不和。江根婢了解到情況后就主動到他們家做工作,讓兒子兒媳婦懂得贍養父母,尊敬長輩是晚輩天經地義的事,并幫助他們提出合理的建議,現在這家人又和和睦睦過日子了。
去年,迪口鎮欣起鄉村道路硬化的高潮,群眾捐款投工投勞的熱情很高,可是杉洋巖前村民謝某對此事一時想不通,不愿捐款從而影響了整個村子的道路硬化工作。老江憑借他與這個村民是熟人的關系,加上他個人在群眾中的威信,把謝某的工作做通了,一通百通,全村一下子捐齊了公路硬化款。公路硬化了,群眾的心里也更亮堂了。還是在杉洋村,有兩家葉姓人家,他們本是堂兄弟關系,可是為了一片毛竹山,兩家爭執得幾次大動干戈,并造成兩方人員受傷,有關人員多次做他們的調解工作均無果。老江就從中撮合將這兩家一起請到迪口派出所內,并在派出所民警的幫助下,兩家終于達成了和解協議,人和業興,兩家人一同走上以竹富家的道路。
老江最成功的事莫過于自己對子女的教育。他有兩個兒子,大的在中心小學擔任小學副校長,小的在中學任年段段長,巧的是兩個兒媳婦也是小學教師,更巧的是兩個兒媳婦還是同名,都叫桂蘭。真是桂蘭開花,滿園飄香。老江一家是名副其實的教師之家。他常被邀請到迪口老區中學和迪口中心小學參加家長會,不少家長在他的影響下積極配合學校教育好自己的子女,自己的孩子成績提高了,做家長的更是喜在心里。
老江生在老區,長在老區,對老區懷有深厚的感情。他積極宣傳老區,支持老區的工作。他總是熱心公益事業,哪里需要捐款,他總是搶先拿出自己微溥的收入加入捐款的行列。去年汶川大地震,他在村里帶頭捐款幾百元,一個小小的迪口村很快就籌得捐款幾萬元。"有事你就招呼我一下",這是老江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正是有了老江這樣的熱心人,這樣的"和事佬",迪口社會更加安寧,更多和諧。
責編:王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