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高用燊的話說,當兵第二年是他的“黑色之年”。2002年7月,他參加全軍軍校統(tǒng)考落榜。這個打擊對他來說不僅丟人,而且致命。作為一個大學生士兵,沒能考上軍校讓人有些不可思議,但又是鐵的事實。盡管高用燊給自己找了很多開脫的理由,比如:1997年自己參加高考,學的又是文科,5年后與剛高中畢業(yè)不久的“新銳”競爭沒有優(yōu)勢,但他還是無法原諒自己,特別是自己通過考取軍校成為一名軍官的夢想灰飛煙滅。
到二站當通信排長后,一些親友勸他說,當上軍官應該算功成名就了,不如早點脫軍裝回來,趁年輕在地方上謀發(fā)展。但高用燊沒有這樣做,他說:“我是在部隊這個平臺上取得的成績,是在組織和領導的關懷下成為一名干部的。人要有感恩之心,更要有堅韌之心,我決不放棄當初的選擇。”當時排里人員缺編,高用燊既當排長又當戰(zhàn)士,和大家一起訓練、輪流值班。他是雷達操縱專業(yè)出身,通信專業(yè)是個門外漢,他以不恥下問的精神向戰(zhàn)士學習,邊跟班訓練邊看訓練教材。3個月后,他就學會了雷達標圖,并熟悉了報務通信。
調到三站任副站長后,親朋好友勸高用燊轉業(yè)的聲音更多了。三站駐防在兩省交界的一個貧困地區(qū),生活艱苦、交通不便。但是高用燊建功軍營的初衷不改,仍一如既往地踏踏實實工作著。三站的訓練成績曾連續(xù)幾年在全團后三名徘徊,特別是操縱員專業(yè)一直拖連隊后腿。高用燊積極發(fā)揮自己雷達操縱專業(yè)的強項,科學制定訓練計劃,以抓尖子帶全員為突破口,言傳身教,精摳細訓,連隊訓練水平有了較大提高,在團里組織的軍事訓練考核中,比往年排名提高了4個名次。同時,他潛心研究戰(zhàn)法訓法,雷達陣地選擇科目按照傳統(tǒng)方式訓練效率低、易出錯,特別是雷達波瓣極端、陣地四周遮蔽角計算十分繁瑣,需要特定公式、上百步運算。高用燊對普通辦公軟件進行改進,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計算機對雷達波瓣分項計算、繪制雷達F(ε)曲線圖等,使過去幾個小時的工作量在幾秒鐘內即可完成,效率大增。
高用燊,這個大學生士兵成長起來的優(yōu)秀基層軍官,在一個又一個邊遠雷達站點上,忠誠為祖國放哨,也在操縱雷達中為自己的青春導航!(李國文 李廣君 白惠文)
![]() |
責任編輯: 陳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