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治斌,一位普通而又特別的農村婦女,從小生長在貧困的翔安內厝鎮蓮塘村農民家庭,生活的磨練,使她養成了艱苦奮斗、勤儉節約、富有同情心、關愛弱勢群體特別是老人的高尚品質。她們夫妻共同經營的廈門柯依達工貿有限公司如今已是年產值超億元的企業,而夫婦倆卻始終保持著艱苦奮斗的作風,過著簡樸的生活。最難能可貴的是,事業有成的夫婦倆在家孝敬老人,是眾人交口稱贊的孝子;在外關心和支持社會公益事業,特別是家鄉老齡事業的發展,是有口皆碑的孝親敬老模范。
反哺情深,孝敬長輩。從小生活在貧困家庭的張治斌深切地感受到父母培養子女的不易,因而自結婚之后,她就對自己的公婆十分孝順。即使現在工作繁忙,她依然十分掛心公公的飲食起居。不管再忙她都會經常抽空回家照料公公,為老人家做飯,打掃,和丈夫一起陪老人家吃飯、話家常,消除老人內心的孤寂。2008年,她的公公突然中風,雖經及時搶救,卻留下了半身不遂的后遺癥,為了使老人家得到更好的照顧,她和丈夫商量后,特地聘期了一名護工和一名廚師,專門照料父親的日常生活,她自己也將重心移到照料老人上,認真向護工學習相關的護理技術,給予老人家更多的關心和照料,讓老人家過上了舒心幸福的生活。
通情達理,造福桑梓。張治斌一直認為,柯依達公司的成功跟家鄉父老鄉親的支持是分不開的。因此,作為“賢內助”的她一直不忘提醒丈夫回報社會,造福鄉民。為了給鄉親們創造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她大力支持丈夫傾資250萬元在家鄉蓮塘村修建道路、池塘、亭子,綠化美化村子的周圍環境,使蓮塘村一躍成為全區的文明生態示范村。2009年,翔安區慈善會成立,夫妻倆更是捐出30萬元支持家鄉的慈善事業。更讓人感動的是,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夫妻倆捐資20萬元,支援災區重建家園。
慷慨解囊,敬老模范。張治斌認為,孝親敬老應該推己及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不僅在家里要孝敬老人,更要在能力范圍內關愛和幫助周圍的老人。自1994年創辦廈門柯依達公司以來,她就經常陪伴丈夫回村看望村里的老人們,了解老人們的需要和困難。當夫婦倆了解到同村的一位老人起居不便時,特意花了幾千塊買了一臺醫院專用床贈送給這位老人。為了幫助村里的老人們過上舒適、豐富的晚年生活,她大力支持丈夫帶頭捐資25萬元,將宗祠修繕一新,給老人們提供了一個休閑、娛樂的好去處。為了保證老年人協會活動的正常開展,她和丈夫每年撥出5000元作為老年人協會的活動經費。每年的春節,她和丈夫都會拿出一定的資金,給本村民小組的老人每人發放100元過節費。這兩項善舉至今已持續8年之久。2010年開始,她和丈夫開辦了“老人之家”。讓符合條件的本村民小組70周歲以上的老人住進“老人之家”。在“老人之家”里不僅有她經過精心挑選、添置的娛樂設施,還有專門的廚師為老人們提供一日三餐。目前,有37名老人每天在這里活動,用餐。除了之前修葺祖屋建設“老人之家”花費了十幾萬元,現在“老人之家”每個月的費用還需要1萬多元,這些費用全都由張治斌夫婦承擔。“老人之家”的成功開辦,給本村老人帶來了極大的方便和實惠,同時也在村里營造了孝親敬老的良好氛圍,一些村民經常把自家種的蔬菜送到“老人之家”去。
張治斌常說自己普通,自己所做的只是份內事。正是這份謙虛與善良讓我們看到她身上那難能可貴的高貴品質。這個普通的農村婦女,用實際行動詮釋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最深刻含義。
![]() |
![]() |
責任編輯:卓志沐 |
- 2011-05-25全國助人為樂道德模范林秀貞:用“小事”成就大愛
- 2011-05-20第三屆全國道德模范助人為樂類別候選人:曾德梅
- 2011-04-19全國助人為樂模范全二平:真心譜寫“愛心郵路”
- 2011-04-06陳艷芳:救死扶傷 助人為樂
- 2011-03-07陳玉財:助人為樂 樂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