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好的花生、磨好的黃豆、再配上芝麻白糖,這是米時不可缺少的“外衣”
煮熟的糯米團要在配料里滾一下
“看米時搓得好不好吃,還要看搓的手藝。”林英德說,為了讓米時看起來既美觀又美味,他們會在搓糯米團的時候,在中間捏一個小洞,在搓成球形。“這樣中間就有了空氣,煮的時候糯米團熱脹后不會擠壓,這樣做出來的米時更柔軟有彈性,外形也比較大。”他說,過去做搓米時,從材料的準備到最后的搓都是手工完成,磨一斤黃豆都要耗掉半個小時。
老店里冬至搓米時忙老板說搓米時是件幸福活
林英德賣的都是做好的米時。每到冬至時節,都會提前四天左右準備材料搓米時。那時每天早上6點多就有人在店鋪門前排隊,一直到冬至當天,兩三百斤的米時就會一售而空。每每忙完,才想起來自家冬至要祭祀、要吃的量都沒有留下來。
與林英德不同的是,冬至時不少店鋪賣的都是半成品,市民們喜歡把調好的芝麻配料與壓好成形的米漿回去。“橋頭米時粿店”就是如此。老板林美珍說,許多市民還是喜歡買半成品回去,一家人圍在一起搓,案子上再放著些福橘,保佑自己心想事成。林美珍說,她每天的工作也不只是在不斷在打包、收錢兩者間重復,但因賣的是米時,有些時候,她也覺得自己似乎也有了讓人心想事成的魔法。
那是前年的冬至前一天早上,店門口排了30多人。林美珍依然忙得不得了。這時排到一位30多歲的男子,操著外地口音說,他與老婆是外地人,冬至很想入鄉隨俗,很想吃米時。
“夫妻倆都是外地人,不會搓,就想讓我搓好煮好賣給他。”林美珍記得那名男子的妻子是位老師,班上有一位貧困學生,除了他們自己想吃,還想買些給那名學生吃。“我就擱下長隊幫他搓米時去了,一共三十多個,覺得那一年的冬至過得特別有意義。”林美珍如是說。
本報記者陳偉文/圖
這里可以吃到米時
1.耳聾伯元宵店
地址:臺江區中平路214號
2.三保元宵店
地址:臺江區洋中路176號
3.橋頭米時粿店
地址:臺江區隆平路103號
4.聚福園米時粿店
地址:鼓樓區烏山路35號茂泰大樓10店A間
5.直街元宵店
地址:臺江區洋中路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1-12-26長泰縣工商局青年志愿者冬至進校園送溫暖
- 2011-12-23冬至期間 莆田推廣節地葬式提倡文明祭掃
- 2011-12-22舊時冬至習俗:親友互贈棉衣以示關照
- 2011-12-22冬至吃什么-泉州人“冬節不回家無祖”
- 2011-12-22冬至吃餛飩去“混沌”之氣 最早餛飩出土春秋墓